从昨天到现在,对于投资者来说消息面上内容并不多,倒是娱乐圈事情比较多,羽泉组合当中的一位爆出吸毒被捕。投资圈有一个段子很有意思,说为什么陈羽凡吸毒了,胡海泉依然洁身自好呢?因为胡海泉现在拿出很多精力来做投资了,所以说做投资的吸引力比那啥还要更大。当然纯属调侃,我们节目的大部分都是投资人,可以留言说说看你认为投资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
今天主要聊两件事,第一个事情最近一段时间讲的比较多的是关于商誉减值的事情。什么是商誉?商誉就是上市公司去做并购,主要是收购其它的非上市公司,收购的时候会有一个溢价,比如说某家公司可能现在的每年收益大概1000万到2000万,然后被上市公司收购了,那上市公司会按照它的总体的未来2到3年的估值,大概给到10到12倍的市盈率去收购它,这是大概这样一个行规。那这家公司账面当中所体现出来的规模、利润、估值就会和他最终实际的收购估值形成一个差额。
比如他可能真正的估值只有1到2个亿,那可能收购的资金达到了10个亿,对应的是整个公司未来的所有生命周期当中的现金流。那么这中间的差额八个多亿就构成了所谓的商誉。当然被收购企业会做这个业绩的对赌,什么叫业绩对赌?就是你得承诺未来三年或者四年,你要达到这样的收益水平,要贡献出多少的利润给上市公司,来弥补这个商誉上的一个差额。
这就是商誉在财务上的概念。
为什么最近这事这么火呢?有两个点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点,如果被收购企业的业绩没有达到当初收购时候的承诺的话,那就意味着商誉会被减值,就意味着中间有这个巨大的差额,上市公司会承担其中的风险和损失。
第二个点,在2014年-2016年,资本市场并购达到高峰,那个时候很多消息都被列为利好,所以那时候很多上市公司做了对外的并购,收了很多公司,一方面会觉得被收购的公司会有利润供应到上市公司当中来,另一方面这个上市公司自己也会因此形成估值的增长,而且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发股票的形式增发的形式来获得资金,所以收购也不花钱。
那么到了今年这个时间点,对赌期限陆续到期,不少并购标的业绩变脸,商誉减值风险高悬,伴随着公司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当年的承诺还能不能实现?时间,才是最好的检验者。
日前,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着重明确上市公司合并形成商誉每年必须减值测试。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如今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的1212家上市公司中,52家公司提及将受商誉减值影响,其中,23家公司业绩出现下滑,13家预计亏损,还都在中小板。
第二件事情,中证报的消息,说多位专家日前表示,明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在政策支持下,投资增速有望回升到7%以上,主要的投资方向是基础设施建设,新动能的培育,开放垄断行业,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新兴行业,组建大数据中心等等。
我们把我们之前核心的观点再给大家重复一下,这个市场有四个底需要确定,第一个底是政策底毋庸置疑,10月中到11月初已经确定了。第二个底是资本市场的底部,需要技术层面心理层面的确认。第三点就是宏观底。那么类似于这种投资的拉动,基建的启动,实际上是帮助宏观数据能够尽快确认底部。第四个点,因为宏观拉动的这种投资,其实更多的是政府行为,那么第四个点就是微观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真正愿意扩大再投资做确认的底部,这四个底是依次而行的。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真正经济转好意味着要从第三个底到第四个底才能够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