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大盘指数波澜不惊,但是个股概念和题材层出不穷,今天有几条消息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是证监会发文,完善上市公司复牌制度。核心逻辑就是最大限度保障交易机会,尽量压缩停牌的期限,增强市场流动性,进一步缩短重大资产重组的最长停牌时间。这件事情早该弄了,我们在当时乐视一直停牌的过程当中就多次呼吁,乐视当初这么长时间的停牌,每次到了关键时刻就说我还要重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最终坑的是我们普通投资者。
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万达电影停牌16个月后,昨日复牌,直接跌停。还记得之前千古跌停的时候,上百家上市公司停牌,这是什么情况?监管部门终于动手了,所以我觉得应该再明确一下,正常情况下停牌,不能停牌超过几个交易日,重大资产重组等特殊情况下也不能超过一个月,如果违规你就直接摘牌吧。
这事背后的故事大家有没有关注到,昨天有一个市场传闻说MSCI将增加A股投资资金的比例,从5%上调到20%,这个传闻未经证实。如果要引用外资的话,如果中国的资本市场真的要全面开放的话,当年MSCI审A股的时候意见最大的就是停牌制度,随意停牌,无休止的停牌,他们认为这伤害了投资者的权益,让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特别是个股的流动性被大幅压缩,由此对于个股投资的风险会大幅度增长。
所以你若不改革相关政策和制度,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就会成为比较大的障碍,这点大家要明白,所以以后在判断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更大的战略决策角度去做观察。
宏观方面有一个重要的消息,央行行长易纲在接受采访时做了一个“检讨”。易纲表示,前期一些政策制定考虑不周、缺乏协调、执行偏离,强监管政策效应叠加,导致了一定的信用紧缩,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今后,在制定政策过程中,人民银行将注重实地调研,充分听取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意见;对需稳妥实施的政策,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对利于长远的规范措施,设置合理的过渡期,避免“一刀切”,便于企业适应调整。
央行作为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做了一个深刻反思,正式承认了之前我们强调的“宏观去杠杆,微观强监管”的措施在具体微观执行当中给部分领域,特别是民营企业这个领域造成了融资方面比较大的压力,首先坦诚承认这个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关键是看后面怎么做。而下一步,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从债券、信贷、股权三个融资主渠道,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途径。
而这几个措施如果全部执行的话,实际上去杠杆的政策在微观执行当中阶段性的变成了加杠杆,这在政策表达上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换,也意味如果民营企业再不提振的话压力会比较大。所以易纲的发言可以理解为央行发表的一份“检讨书”,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发令枪。
题材股最近很火,之前特停的一支股票恒立实业连续九个涨停板,游资继续往上打,今天是不是十个涨停板呢?没有窗口指导了就可以这样吗?最近的科创板也是轮番掀起涨停潮,作为监管部门来说怎么看待这些事情呢?我们先留一个问号,最近政策变化有点快,我们没办法给出一个具体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