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房地产作为最好投资品的时代结束了
记得有这么一个小段子,有几个留学在外的学生,非洲的同学骄傲自满的炫耀自家有几万公斤粮食,因为在非洲人眼里,没有什么比粮食更刚需的。中国的同学则炫耀自家在北京有十几套房子,因为在中国,房子跟教育以及社会福利紧密相关,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十四五城镇化率将达65%,每年近千万级的人口进城,房子就是绝对的刚需产品。
因此在我国,有一套房是刚需,房子越多就意味着家底越厚,人人都会投来赞许的目光。反思二者截然不同的财富观念,实则反应的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带来的不同视角,没有谁对谁错。但要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观念取代旧观念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或许十几二十年后回首当下,又会觉得房子其实不再那么重要了,也许届时“租购同权”已经相当普及了,加上祖辈父辈的房子继承,买房不再是唯一的选项。
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说过一句话:“房地产作为最好投资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炒房亏钱将会成为一种常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句话也许不适用于我国所有的城市,比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口增量还在继续,住房需求不断膨胀,怕的不是买房赚不到钱,而是你有没钱买,有没资格买。但如若放眼东三省,鹤岗、铁岭等地,一平方两三千的单价依然无人问津,再比如前段时间环京地区,出现业主免费赠房,只需帮忙还清贷款即可,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些地区房子多真的是一种负担,想卖卖不掉,送也送不掉,只能自己继续硬扛。
不少人看到这句话心理难免会犯嘀咕,”这些话让无房之人高兴了,房子多还负担,这说的是人话吗“,“富人的世界普通老百姓又怎么会懂”?但是作为一个第三者的角度,以及多年研究房地产的角度,我认为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盲目的信奉等待,因为房子跟户口跟教育挂钩,这是不争的事实,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不管有几套房,你一套房总还是要有的。但也不该盲目的自信,认为手握十几套房,就可以什么都不怕的样子。应该跳出甲乙方的身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看待。
一者马光远的话提醒了我们,房地产已经过了普涨的时代,未来买房亏不亏钱跟买房者的眼光跟专业息息相关,买得好房子非但不会成为负担,还能继续为你带来财富的增长。但这种机会也在减少,范围也在不断缩小,看看今年上海、深圳的严厉调控手段,我们就不难发现,即便涨幅动能在,政策不但可以限制你买,还可以限制你的成交价,比如深圳对3595个二手房小区开出的指导价,所以可套利的手段跟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而更多的城市正在面临人口出生率不足,人口老龄化问题,甚至是人口不断流出的可能,这些城市住房高库存将来也会是常态。如果你还认为手握多套房,就可以不可一世的样子,那么到头来或许就真会如曹德旺先生所说的:“未来房子可能租不掉,也卖不掉”,鹤岗、铁岭、环京地段已经是再鲜活不过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