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智华股市分析]当年“闯深圳”,股海人生30载
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8月26日是深圳特区成立的“正日”。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不为人知的小渔村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成长为国际性大都市。深圳,走过了40个春夏秋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0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迎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从本月初甚至更早开始,一波关于深圳的回忆与纪念热潮,就在网络上奔涌。就如媒体所说,人们之所以孜孜不倦地描述着自己与深圳的联系,不仅因为个人的成长,还缘于某种程度上这座城市也见证了整个国家的变迁。读懂深圳,方能读懂中国未来。
2010年9月3日某报以两个整版报道笔者作为第一代股民的股海人生路,回顾上世纪90年代初那段“疯狂”的岁月,文章说,黄智华上世纪90年代初“既试过排了10多小时队,认购不到一只新股的‘苦头’,也尝过不到一年,几千元变成十几万元的‘甜头’。
笔者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经历了一轮“非理性”的大涨而回落后,1991年下半年,深圳股市的多只股票股价首度“见底”。那时,笔者在银行工作,很会“盘算”,“以现在的低价买入,算起来比银行年利息还高,基本不会亏!”觉得入市的时机到了。1991年8月我拿出当时刚工作的主要积蓄:3000多元,直奔深圳,一口气买入了全场最便宜的1000股‘宝安’,买入价3.60元,正式持有“人生第一股”。之后一两个月我又分别买入若干深发展和深宝安,持股一个多月后,深宝安开始启动,一直涨至1992年7月最高见31.20元,深发展也由买入时的20多元涨至复权后的近70元。后来几个月深圳股市在高位振荡,我于是抛出了股票。由投入不到一万元赚到了10多万元,这可以说是我刚踏入社会时赚得的人生第一桶金。
回顾深圳炒股的这一历程,笔者可以说是抄了深圳股市的历史性大底部。笔者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股市就像“博彩”,在立法、监管方面都是一片空白。现在,中国股市越来越规范了,无论在监管还是市场机制方面都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以前股民过分“追涨杀跌”,投机心态严重,经过几轮大涨大跌后,中国股市逐步走向理性,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可体现投资价值的健康市场。股票市场越来越规范,不能再以“博彩”的心态投资。
今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的首批公司正式亮相交易,同时,对创业板股票日涨跌幅限制、单笔申报数量、申报限价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话说证券部的陈姨本周参与了创业板的操作,其中个别品种连续三日涨幅达60%。陈姨也参与特高压概念股的操作,取得较好的获利。
陈姨说,创业板注册制顺利落地之际,年内A股市场IPO融资总额已超过2900亿元。这一金额已超过2011年至2019年间任何一年,创下最近10年新高。随着市场的发展完善,目前A股市场容量已达到一定程度,能在面对大量融资需求时,保持市场的稳定和平衡。
梁伯继续持有的生物医药、农业、食品等内需消费品种,总体上仍维持慢牛走势。
我说,上市公司业绩逐渐向好。部分公司抢先发布了三季报预告,据报道,目前共有220多家公司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近五成预喜,与一季报、半年报相比大幅改善。尽管目前权益类基金的平均仓位较高,而市场认为,由于A股越来越多的指向优质个股的投资,基金高仓位对市场的参考意义实际上早已减弱。
黎大叔本周五见经过一段调整后的银行、券商股回升,于是再介入。他说,金融股能否走稳对大盘能否形成抵抗起关键作用。银行板块估值处历史低位,下跌空间估计有限。
我说,按之前分析,近一年市场呈现60日自然周期转折波动, 9月7日白露节气前后处于这60日自然周期转折时窗,估计大盘形成支撑后,未来至9月7日前后期间或有一波反弹。
李生本周继续保留相对强势的白酒股及进一步加仓白酒股。他说,市场不少资金集中在酿酒等消费概念优质品种上,这些品种形成长期牛市的格局,呈现机构抱团现象。市场结构性的趋势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