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分配公司盈利?
对股东来说,最重要的管理行为是公司资金的分配。因为从长远来看,资金分配决定了股东投资的价值。巴菲特认为,如何分配公司盈利—继续投资还是分配给股东是一个逻辑和理性的问题。
如何分配公司盈利,与公司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有关。当一家公司沿自己的经济生命周期向前发展时,它的成长速度、销售收入、利润和现金流都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在第一阶段,即初始发展阶段,公司因为开发产品和建立市场,支出大于收入。在第二阶段,即迅速成长阶段,公司盈利能力增强,但内部产生的现金仍无法支持公司快速发展对资金投入的需求。此时,公司不仅要保留所有的盈利,还要通过借债或发行股票来筹集发展资金。
而第三阶段,即成熟阶段,公司发展速度开始减慢,产生超过扩展和经营所需要的现金。最后一个阶段,即衰退阶段。公司开始体验到销售和利润同时下降,但仍能产生多余的现金。如何分配利润这一问题突出体现在企业成长的第三、四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
如果多余的现金用于再投资的收益率超过公司股权资本成本,即公司股东要求的收益率,则公司应保留所有的利润进行再投资。另一方面,如果再投资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则保留盈利进行再投资就是不合理的行为。如果一公司产出的现金超过内部投资与维持经营对资金的需求,但继续在本公司业务上投资只能获得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那么这家公司的管理者在利润分配时面临三种选择:
(1)再投资于公司现有业务上;
(2)购买成长型企业;
(3)分配给股东。
正是在这一决策的十字路口,巴菲特才尤其关注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因为在这里,才能真正体现公司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理性。
总的来说,那些不顾再投资收益率会低于平均水平仍然继续投资的管理者,往往认为低回报率的情况只是暂时现象。他们相信,凭着管理层的才能,可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如果一家公司多次忽视低投资回报率问题,执意将多余现金进行再投资,那么该公司的现金会成为
越来越没有价值的资源,公司股价也会相应下跌,利润回报日益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