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莎基金的公荣昌盛和它的投资组合策略密不可分。温莎奉行一种严格、系统的逆向操作策略,但我们的策略同时又相当灵活,这种灵活性以“衡量式参与”为运动枢纽。我刚开始管理温莎就发明了独特的“衡量式参与”投资策略,它自此成为温莎投资的金科玉律,而曾经让温莎逼迫进入死胡同的传统投资组合策略则被彻底淘汰。
衡量式参与
衡量式参与让我们摆脱了传统行业分类的弊端,给了我们观察投资组合的全新视角。它鼓励有关多样化和组合管理的新鲜思维。传统思维总是摆脱不了行业分类的局限,而衡量式参与打破了束缚,重新建立了4大投资类别:
1.高知名度成长股;
2.低知名度成长股;
3.慢速成长股;
4.周期成长股。
温莎参与所有这4个类型的股票,温莎不考虑组合中行业比重是否和市场平衡,例如,如果价值在慢速成长股中凸显,我们的资金就集中到那里。如果金融服务业在慢速成长股中最有价值,那里我们的资金密度就最高。强调行业配比平衡让许多共同基金索然无味,而我们这种投资结构放任不羁,对庸俗的限制嗤之以鼻。
温莎能够成功,因为我们有自由,也有勇气第一个吃螃蟹。没有什么可以迫使我们配备和持有所有行业的股票。而其他基金管理公司为了股市下行时投资组合稳固些,通常无不遍地插秧。如果一个行业不行了,总有另一个会救驾。
一定程度的分散投资有助于提高投资表现,天下没有如此神机妙算的投资者能够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过度分散往往又对业绩产生相反作用。例如,如果林产品公司明显已经收到市场过度追捧,你明明可以马上售出获得超额利润,那么你为什么还要拥有它们?更令人费解的是,有些基金经理如果其组合中某个行业持仓量不足,那么不管这些公司股价如何之高,不管有多少泡沫存在,那么他们还是会去追高,目的仅仅是维持组合的行业配量平衡。照我看,这些资金管理人买进了他们本该卖出的股票。
在温莎全新投资框架中,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显而易见,那就是德高望重的蓝筹成长股在重要性等级上处于最底层—而不是和大多数典型基金公司一样处于最高层。这是很自然的结果,因为这些股票家喻户晓,,已经被过度挖掘了。其他基金公司的规矩是必须拥有全部标准普尔500中资金规模最大的50家公司,而我们通常只持有一小摄,有部分时间甚至完全隔绝。
与此同时,一些单调,甚至丑陋的股票反而在温莎组合中占了突出地位,因为它们暂时不得人心,股价偏弱。只要它们的潜力允许它们有朝一日出人头地,让市盈率扩张,它们就适合我们的标准和口味。
最能凸显我们基本面选股优势的时期要数20世纪70年代早期。那个时候以高知名度成长股换成高速挡飞奔作为开端,以它们的彻底崩塌作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