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其他各种商品期货一样,股票指数期货同样是顺应人们规避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20世纪70年代,由于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极差,利率波动剧烈,导致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于是,股票指数期货应运而生。它的兴起,一方面给拥有股票和将要购买或抛出股票的投资者提供了转移风险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也给了期货投资者以投机的机会,使得股票指数期货迅速得到了不同投资者的青睐。在1982年,原为世界冬小麦最主要交易场所的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开始扩大业务范围,以价值线指数形式,率先引入美国第一张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自此之后的3年时间里,投资者逐渐改变了以往进出股市的传统方式,即在对股票进行投资的时候选择某一组合股票,同时,在股指期货市场反向操作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有效地转移了股票下跌所带来的风险。之后还衍生出了复合式指数基金、指数套利等投资方式。
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在经过几年的交易后,市场效率逐步提高,运作较为正常,逐渐演变为实施动态交易策略得心应手的工具。利用股指期货进行投资主要有以下两种:(1)通过动态套期保值技术,实现投资组合保险,即利用股票指数期货来保护股票投资组合的跌价风险。(2)进行策略性资产分配。期货市场具有流动性高、交易成本低、市场效率高的特征,这些刚好符合当时全球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客观需求。尤其是在之前的十年中,受到资讯与资金快速流动、电脑与通讯技术进步的冲击,如何迅速调整资产组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新兴企业和投资基金必须面对的课题。股票指数期货和其他创新金融工具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一条途径。
在1987年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单日暴跌近25%,从而引发全球股市重挫的金融风暴,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五”。而在这场金融风暴中,股票指数期货被诸多投资者认为是"元凶”之一,这使得股票指数期货的发展在那次股灾之后进入了停滞期。然而,事实上,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并未明显增加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
当时,为了防范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下跌,包括各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均采取了多项限制措施。如纽约证券交易所规定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涨跌50点以上时,即限制程式化交易的正式进行。期货交易所则制定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涨跌停盘限制,藉以冷却市场发生异常时的恐慌或过热情绪。这些措施在198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价格发生小幅度崩盘时,发挥了异常重要的作用,指数期货一此再无不良记录,同时也奠定了90年代股票指数期货更为繁荣的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股票指数期货应用的争议逐渐消失,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为理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继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配合全球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股指期货的运用更为普遍。
股指期货的发展还引起了其他各种非股票的指数期货品种的创新,如以消费者物价指数为标的的商品价格指数期货合约,以空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标的的大气污染期货合约,以及以电力价格为标的的电力期货合约等等。可以预见,随着金融期货的深入发展,这些非实物交收方式的指数类期货合约交易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