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看股市]沃伦·巴菲特的两个问题,能够判断一个人是否正直
然而,关于衡量一个人是否正直,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甚至通常情况下,我们自己都很难判断自己的道德标准,也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在做着正确的事。巴菲特是怎么判断人们是否符合他的正直标准的呢?他是怎么测试的?以下两点是巴菲特多年来会问对方的两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能够给他提供关于其人的深刻见解。
1. 厄洛斯之问
(译者注:厄洛斯是古希腊神话的一位神。早期希腊神话中,厄洛斯是参与世界创造的原始神,是爱欲和情欲的象征。在晚期希腊神话中,厄洛斯即为丘比特。)
2014年,两名商人花65万美元与沃伦·巴菲特共进午餐。一顿饭花这么多钱是不是很荒谬?不过这笔钱随后被捐给了格莱德基金会,主要用来帮助无家可归的人,所以这笔钱可以说是花在了更好的地方。
在这次午餐会上,巴菲特向他们娓娓道来了他对正直的信仰。考虑到这两位商人们在一顿饭上就花了六十多万美元,他们可真得好好了解这一点了。
巴菲特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你是最好的爱人,但私下里你却知道自己是最烂的;私下里你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爱人,但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你是最烂的。你更愿意哪一种情况?
我们发自本能地知道我们会选择哪一个答案。而选择另一个答案的话,这个人可能就被误导了,淡化自己的错误比接受他人错误的崇拜要好很多。而如果你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也不要太自责,这个问题可能和你的本能背道而驰了。
巴菲特把这个问题称为“内在记分卡”,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而产生的对自己的看法。与之相反的是“外部记分卡”,它是别人基于他们的价值观而给你的看法。
巴菲特的问题确实令人难忘,它可以延伸到一个更现实的层面:你做某件事的动机是什么?是因为你认为它是正确的,还是因为你想要别人称赞你?我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有时我不喜欢我的答案。
社交媒体扭曲了很多人的思维,他们只想着给与他们毫无关系的人留下个好印象,而企业家想在整个世界面前不停地炫耀自己的成功,二者没有什么区别。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种策略,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是为了满足自我。
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实动机究竟是什么,所以你是唯一能对自己负责的人。
2. 报纸之问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的学生在2005年问了巴菲特一个问题,他们可没花几十万美元(笑)。
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商业领域触及了各个行业,该公司一个经理管理的业务规模往往比许多企业家管理的还要大。学生们想知道巴菲特是如何确保他们的道德标准的。
他的解决办法很简单,问他们:
如果你知道你的某个决策第二天会被报纸报道出来,你会作何感想?
如果你觉得公开自己的决策及行动没什么问题,那么你就坚持了自己的原则。然而,当你羞于在第二天的报纸头版看到自己的决策时,问题就来了。如果你总是做出让你感到不舒服的决定,那么也许你违背了自己的原则,你是在对自己撒谎。
事实证明,提高决策透明度可以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消费者的忠诚度。这在逻辑上是合理的,如果你想隐藏决策的某些细节,你就无法为决策感到骄傲,人们迟早会发现这一点,公司的声誉就会受损。
与前一个问题一样,它也有缺陷。
“任何宣传都是好宣传”这句话已经烂大街了,但有的企业家仍然相信这一点。当企业领导无比自恋,甚至认为自己比企业更重要时,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当你不在乎自己的决策会给公司造成什么伤害的时候,决策是否会上头条还重要吗?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可是这方面的大师,无论报纸印了什么关于他的负面新闻,对他来说都是好事,因为他可以反过来利用这些报道,把它们变得有利于己。
商业这片海洋可并不好航行,尽管你可以在网上搜到很多相关的知识,但有时哪条路都不好,你必须两害相权取其轻。巴菲特之问看得太长远了,可能会阻碍短期内的好决策。比如,宣布裁员20%来挽救公司,可能比坚持正直却在一年后破产要好。
改变提问的媒介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启发。我非常尊敬Guy Raz的播客嘉宾,因为Guy Raz会问嘉宾一些生活中不那么光彩的事情,还会追问很多尴尬的问题。想在访谈前审一审采访提纲?Guy Raz可不欢迎这种嘉宾。
如果你要进行探查面谈(一种深度访谈),你觉得有必要禁止他人问你某个主题吗?与报纸之问不同,在探查面谈中,你有机会为自己的决策辩护,即便它看上去不道德,这实际上是给你提供了洗白的机会。不过,如果你禁止了他人的提问,或者如果你没法给出关于这个决策的合理解释,那么市场/舆论会教你做人。
总结
事实是,我们绝无可能在生活中做到完美,沃伦·巴菲特都做过一些值得质疑的决策。他的这两个问题让你深入思考自身决策的潜在动机。但要注意,不要太过拘泥于字面意思,生活比文字微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