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巴菲特> 为什么中国没有巴菲特这么厉害的投资理论

为什么中国没有巴菲特这么厉害的投资理论

2019-04-08 13:54:40  来源:巴菲特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2分钟的时间

为什么中国没有巴菲特这么厉害的投资理论

时间:2019-04-08 13:54:40  来源:巴菲特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1、潘乱的雄文《腾讯没有梦想》,指责腾讯成为了一家投资公司。他认为,越来越重视投资财技,是没有梦想的表现之一。也许是巧合,大洋对岸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正是在文章刷屏之际,召开了他们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87岁的沃伦·巴菲特和94岁的查理·芒格,是这场嘉年华永不缺席的吉祥物。

众所周知,伯克希尔·哈撒韦,正是一家靠投资财技白手起家,最终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我忍不住要指出这其中的双重标准和一点点歧视,为什么腾讯偏重于投资就被称为没有梦想,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却常常与「伟大」这样的词汇挂钩?我们似乎在传达一种奇怪的标准,好像投资财技是一种低人一等的企业经营手段。

巴菲特投资

中国的传统文化过于博大,因此,我们难免会放大「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大梦想观。其实,企业的梦想应该简单,如果有人把这个话题抛给巴菲特,他或许会用自己的投资准则幽默回应:「我只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永远不要亏钱;而第二个梦想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个梦想。」

也许是梦想话题透支了媒体的注意力,今年关于巴菲特股东大会的报道少了许多,反倒是自媒体接过火炬,成为了前沿的报道者。我所知道的一档泛金融科技类的脱口秀节目FanTalk,就自费前往美国奥马哈,做了12期关于股东大会的特别报道。这档节目的主持人杨帆,本身是金融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曾在美国友邦和英国保诚做财务策划和风险管理,以这样的资历做自媒体,着实是有点欺负人。

之所以要提到这档节目,是因为在我看来,中国没有巴菲特的原因,与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程度普遍过低有关。

2、传统媒体总免不了透露一种潜意识,他们将巴菲特视作「章鱼保罗」,是预言家,也是晴雨表。他们明白,中国读者眼中,「股神」和「赌神」的差别并不大,因此必须着重解读巴菲特的投资技术,将之包装得复杂而禅意。

可是正如FanTalk节目所介绍的那样,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其实从未改变,简单几分钟就可以阐述。他只看自己看得懂的行业,坚决地相信护城河理论,长期持有,动态调仓,便是他的全部秘诀。

我相信,一个人智商的老师是父母,情商的老师是社会,而财商的老师是媒体。媒体所倡导的财务理解和金钱观,具备对社会群体的雕刻作用,然而,很不幸,我认为大多数人所接触的财商老师,都还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

我们可以做项测试,大家搜索同一个话题:为什么不投科技股的巴菲特,一再增持苹果公司的股份?出现在门户网站上的内容会告诉你,是巴菲特变了,他老了,或是想开了,巴菲特也得适应时代,也有声音会说,是他看到苹果赚钱眼红,再有钱的人也会想去赚更多钱。他们似乎从不了解,巴菲特至今仍住在自己1958年购买的房子里,开一辆不到三十万人民币的老凯迪拉克。

记者编辑们不理解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所传达的,都是他们个人的财务理解和期待。

让我感到的认同的观点,来自FanTalk中的一次圆桌对谈。他们提到,巴菲特从未改变。他不投科技股,是因为大多数科技企业的「护城河」是技术创新能力,而这在巴菲特看来是不稳定的,他投苹果的逻辑,是苹果已成为一家消费品公司,有无可比拟的用户粘性,它的护城河是资源整合能力和生态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在iPhone X反响平平创新乏力的情况下,苹果股价依旧坚挺的原因。

财商老师的合格率,决定了一个社会产生巴菲特的概率。在理念上马马虎虎,却在技术上脑洞大开,是传统媒体最普遍的问题,他们需要可以被闪光灯打亮的内容,而不是一本人人都能买到的《滚雪球》。

3、我们提到财商,这是一个西方概念,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钱的理论寥寥无几。我们是一个爱挣钱,但羞于谈钱的民族,在财商这件事上,中国人的起点是很低的。

现代消费理论中,有两大著名的假说,一是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一是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后来,人们将这两个模型进行合并,统称为「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他们以其一生收入为基础,最优化消费效用。如下图所示,消费者在退休(或稳定收入消失)之前,按照平稳路径进行消费,他在为退休后的生活做正储蓄。而在退休之后,他的收入减少,身体疾病和各种突发状况的概率增加,他将进入负储蓄阶段,直至寿命终结。在西方,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消费理论之一。

居民储蓄曲线

然而,学者们发现,「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并不适合中国人。中国的年轻人普遍不考虑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他们的消费不是以一生为周期,而是以生命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为周期。

举个例子,中国年轻人在结婚之前,普遍会为了结婚而攒钱,到结婚的时候,再把钱全部花光。结婚之后,为了购房购车的问题,他们会背上巨额贷款。婚后不久,孩子出生,又将是一笔大消费。因此,结婚后的数年之内,中国年轻人的消费水平会持续维持高水平。

锯齿周期消费路径下的中国居民消费行为

因此,中国人的消费模型不是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而是一种锯齿周期作用下的消费观。我们按照特殊事件的发生来规划生活,而这样的消费观在现在看来,短视,不理智,是毫无财商的表现。

你看,尽管中国人和犹太人一样,是全世界最爱钱也最会赚钱的两个民族,但之所以主导全球经济的普遍是犹太人和他们的财富理念信徒,根本问题在于,中国人比犹太人爱消费,犹太人比中国人更长远。

4、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财商教育是普遍被忽视的一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的巴菲特连自学成长的环境都很难拥有,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消费观,与现代经济学是相悖的。

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短视,动态调仓我们很擅长,长期持有才是最大的难题。

这次的巴菲特股东大会都很能说明问题。FanTalk节目中介绍,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占到25%以上,这是个相当高的比例。而和在场的美国投资者不同,美国人持有BRK的股票可以长达三四十年,中国的投资者普遍是短线玩玩,甚至就是为了现场朝拜一下巴菲特而已。

自打世界上有富豪排行榜以来,就一直是西方人在主导榜单。中国人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缺少巨额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普及。

放眼望去,时下流行的知识付费,要么是教你如何赚钱,要么是教穷人如何用最少的钱理财,他们错过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群体是,有钱,但同样不知道怎么处理财务。不是每个有钱人都有私人财务经理打理一切,他们或许只是入大于出才显得富裕,购买理财产品只是手段,并不是财商的全部定义。

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是,大多数人没有资格教有钱人管理钱,更别说训练财商,更何况,许多有钱人自己也不掌握相关知识。而那些真正有能力有财商的有钱人,他们的时间又太值钱,不屑于做这样低回报的事情。

正是出于这一点,我才毫不避嫌地屡次提到杨帆的节目,假如我站在他的立场,恐怕不会做这样的节目,耽误时间,回报率低,不符合他精打细算的职业训练。我猜,他或许真的想做一些赚钱之外的事情,也许是为了启蒙属于中国的巴菲特也未可知。如果巴菲特需要等太久,媒体记者们,不妨先就此把充电器接上。

关键字: 苹果股价
来源:巴菲特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