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对所有股民提出了这样的忠告: "中庸之道是惟一让我感到舒服的投资策略。我们的投资将以实质价值而非热门股作为投资的选择基础,并将会降低长期的资本损失;我决不会丢掉我所熟悉的投资策略,尽管这一方法现在很难在股市上赚到大钱;但我不会去采用自己不了解的投资方法,这些方法未经理论验证过,反而有可能有产生巨大亏损的风险。”
巴菲特的忠告显示了他在股票投资时那份特有的沉稳、冷静。这段话对于那些只看中股票利润而忽视风险的投机者来说,很不适用。巴菲特承认股市是“赌场”,但赌场同样需要冷静与克制,真正的赢家必定是那些能在狂热时控制住自己的人。
巴菲特早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读书时,受教于著名的金融分析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一向强调了解一家公司实质价值的重要性。他相信正确计算出这个价值,并以此为参考,去购买股票的投资能事半功倍。这套理论引起了巴菲特的高度兴趣,使巴菲特对企业数字有较强的敏感度。巴菲特在以后的股票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 "不应外物,悲喜由己”,用简单实用的方法获取了一笔又一笔的利润。
无疑,股市上的人们都很“急”,但要量力而行,找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炒股方法,不要人云亦云。巴菲特说: "我们的投资将以实质价值而非热门股作为投资的选择基础。”他保证“将会尝试降低长期的资本损失”。总的说来,他是“拒绝投机”的。
我们不妨听听他自己的解释:"我不会只为了让我们公司的获利率增加一点,而去关掉一个利润低于正常值的企业。”
“我也觉得即使是一家有超额利润的公司,也不该资助一项在将来有重大亏损的投资活动。”巴菲特具有超凡的判断力,判断力从一开始就最能反映巴菲特这一投资方式的特征。
判断力也许是帮助巴菲特在股票市场比任何人赚更多的钱的最重要因素。在《福布斯》公布的400位最富有的美国人中,他是惟一的一位单凭投资而被列入上述名单的。巴菲特在1991年的伯克希尔年会上说: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从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得到的一条忠告,我从未忘记过:你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你的意见与否,你就是对的或错的,你是对的,因为你的事实是对的,你的推理是对的。那是使你正确的惟一东西。”
巴菲特的公司战略就是“希望电话铃声响起”。他希望坏消息快点透露,好消息也会光顾自己。他希望减少繁文缛节,精简会议,他喜欢凭经验去判断,他要的是行动而不是文字功夫。其实,巴菲特的这一投资思想也不是无源之水,而是与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所受的教育有关。
沃伦·巴菲特综合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费雪这两个传奇人物两种不同的投资哲学。格雷厄姆磨炼了巴菲特,但如果认为巴菲特仅仅是格雷厄姆教育出来的奇才的话,显然忽略了另外一个金融思想巨头菲利普·费雪的影响。巴菲特在读了费雪《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一书后,直接找到费雪。巴菲特回忆说: "当我见到他(费雪)时,他本人和他的思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费雪很像格雷厄姆,没有一点架子,优雅大度,是一个非凡的人物。”尽管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投资方法相异,但巴菲特认为他们两人"在投资世界里是并行的”。
事实上,格雷厄姆和费雪显然是不同的。格雷厄姆属数量分析家,重点强调了那些可以测量的因素:固定资产、当前利润以及红利等。格雷厄姆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公司档案和年度报告,而且也不去拜访公司顾客、竞争者或经理人员。他的兴趣仅在于研究能够形成容易被普通投资者接受的安全投资获利的方法。为了减小风险,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对他们的资产组合彻底多元化。
费雪的投资方法与格雷厄姆的恰恰相反。费雪属质量分析家,重点强调他认为可以增加公司内在价值的因素:发展前景及管理能力。相对于格雷厄姆仅对购买便宜的股票感兴趣,费雪则购买那些有能力增加其长期内在价值的股票。费雪工作时间冗长,包括做深入访问,以便发现能改善他选择过程的点滴信息。和格雷厄姆不同的是,费雪偏向于投资组合集中化而不是多元化,即投资组合仅包括几种股票。
巴菲特相信这两种不同的教义在投资世界里是并行的。他的投资方法综合了费雪所坚持的公司业务及管理的质量方法,和格雷厄姆所信奉的理解价格和价值的数量方法。1976年,格雷厄姆去世后不久,巴菲特继承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法。
实际上,巴菲特的名字成了“价值投资”的同义词。这样称呼他并不为过,因为他是格雷厄姆倾心栽培的学生中最有名的一个,并且巴菲特本人也时常寻找机会偿还他欠格雷厄姆的知识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