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把驱车在镇上:到处品尝油炸圈饼“做公司调查分析过程的第一个步骤绝对是一个非常幼稚的举动 。
人们似乎更喜欢购买一些他们对其业务根本搞不懂的公司的股票,这似乎已经成为股市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如果你根本不了解一家公司,那么你就把一辈子攒的钱都拿出来投资这家公司的股票 他们总是带着一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到处寻找成功选股的秘诀,却唯独忽视了自己熟悉的地方 其实这是错误的。
2005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里写道:“有关衍生交易的经历,我之所以每年都有详细的描述,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是让我感觉相当不愉快的个人方面的原因,最为残酷的事实是因为我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结束衍生交易业务从而导致股东们损失了大笔金钱。
在对GenRe进行收购时,我和查理都知道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并且告诉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我们想尽快从这项业务中脱身 但我想不伤毫发地脱身的努力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与此同时,我们进行了更多的交易。
都怪我优柔寡断犯下大错(芒格称之为“吮拇指癖“),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商业中,当一个问题发生时,行动的最佳时机是马上行动“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一再强调我们在这一领域遇到的问题,是寄希望于我们的经历能够对经理人、审计师、监管层有所启发。
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一只刚刚从这一商业煤矿坑逃离的百灵鸟,有义务为大家敲响警钟,全球衍生交易合约的数量和价值继续不断攀升,现在已经是上一次在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数倍之多。”
巴菲特认为投资的根本在于什么?
巴菲特认为投资的根本就在于对价值的判断,这也就是常说的估值如果投资要想成功的话,那么估值就必须准确,然而这个标准是不能变的,也决不能含糊,如果你看不懂合约就敢于杀进去,那就是“投资敢死队”了。
尽管巴菲特想从金融衍生品业务中尽快脱身却依然被纠缠得七荤八素,开始他想出售这一业务,但是最终这一努力还是失败了 因为对于那些将要持续几十年的“债务迷宫”来说,根本不存在任何真正的解脱之道,巴菲特说他第一次感到如此不安,因为问题一旦爆发,那么后果就会不堪设想。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发生严重的问题,它将在金融市场上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后来,这宗“债务迷宫”果然引发了连锁反应,不过幸好不是“通用再保险”,而是“雷曼兄弟”,而危机的规模也果然是上一次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数倍之多。
实际上,这次的次贷危机都是由于金融衍生品合约所引起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所有的参与者表面上都很清楚这些合约的价值,因此才敢放大杠杆以惊人的倍数来进行操作,但它们的真实价值又是复杂可变的。一日发生系统性风险,原来的种种假设都会变得无法成立,那么原来的“蜜糖”自然也就会成为“砒霜。
投资者应该知道有不懂的事并不可耻,毕竟连“股神”巴菲特都坦言自己根本看不懂衍生品估值模型,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对于看不懂的生意以及搞不清楚的估值就不要急着去做。如果你非得硬着头皮大干快上,除了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外。你也一定会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