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赚两类钱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投资赚钱,尤其在流动性特别好的地方,二级市场基本上就赚两类钱:前一类是赚别人家的钱,另一类是赚企业的钱。
还有人说,第三类赚央妈的钱,赚央妈的钱,最后还是整个社会承担的,所以我认为,也可以归类为别人家的钱。
一级市场赚别人家的钱比较多,赚企业钱的人最主要的形式,比如说买指数基金放着不动,最终没有交易,放大概10年、20年,它是跟企业价值相关的,如果天天赎进赎出的不算,另外,超长期的价值投资,也是赚企业的钱。
赚别人家的钱,最典型的是日内交易,它利用一些交易,别人的损失就是它的盈利。还有类似俗称涨停板敢死队的投资者,在他们的眼里股票都是筹码,筹码的背后是人性,最重要的是把股价炒上去后,有更多的人来接盘,它就卖掉了。
据我了解,做得好的人,对盘口的感觉还是很好的。他今天拉涨停板的时候,能感觉到明天会有多少人接盘,所以,做的特别好的人肯定是有天赋的。当然,里面也有一些制度的缺陷,人性的弱点,对他来讲,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
其实,很多人都介于两者之间,低买高卖的过程当中,很难分得清是赚企业的钱,还是赚别人的钱。只是程度不一样,可能越长期的投资者,赚企业的钱的占比越高,越短期的,赚人家的钱的占比越高。
但是如果从赚企业钱的角度来讲,长期只有少部分的优秀企业创造了大部分的新增价值,其实在国内也一样,国内没有人做统计,海外有一个统计,后面会讲到这个问题。
短期炒作已近尾声
时间是最重要的变量,也是试金石。
如果时间长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那些当作筹码炒作的东西,经过充分换手之后,财富是会转移的。
这个市场,财富转移的特征蛮明显的,所以这个事情我也是忍不住说两句,我们还是特别希望,这个市场是以财富创造为核心特征,而不是以财富转移为核心特征。
我本来是希望给大家泼点水的,后来中信帮我做了。现在是属于《西虹柿首富》里面说的,哪个要倒闭了、要破产了,赶紧买,不然买不着了。
其实,赚钱只要合法合规,倒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资本市场最核心的功能之一是资源配置,定价偏差太大,不利于社会资源配置。
讲白了,一群烂人手上拿了一堆钱,一群好的、勤快的、有能力的有企业家拿不到钱,这个资本市场肯定是不好,对社会是会产生副作用。
第二,炒作的风气太重了,最后一地鸡毛,最后受伤的都是中小投资者。
我的看法是,短期市场炒作已近尾声,不代表现在马上跌下来了,人气马上会散。
一般,我的演讲很少会涉及短期市场,因为短期市场说不清楚,东西太多了,说完了就打脸。但是短期市场实在太火爆了,有时候不说也觉得回避不过去,而且也希望大家能够引起警惕。
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法:
首先是资金面。
第一,其实机构的仓位还是比较重,公募一直是仓位比较多,私募加仓增快,基本上已经动力不足了,或者说能力不足。
第二,北向资金已经开始走缓,因为相对来讲它们是长期。
第三,据我观察了解,新增资金并不像大家想的多,研究员一直盯着新开户数,上周就死活不公布。上上周公布了大概是21万到31万,上周的数据估计不想公布。
以前保证金余额都是公布的,后来停掉了,现在连新开户数也停掉了,估计不想误导大家,有多少韭菜进来了,大家相互哄抬物价。
我从一些券商渠道了解,开户数环比肯定是上升,但是幅度有限。各个渠道不一样,有些可能弱一点,有些强一点,但整体并不像大家想象或预期的,我认为非常正常。
2015年的股灾还历历在目,三年之后就有这么多新生力量培养起来了?新韭菜长得这么快?我表示怀疑。
2015年炒股的时候,至少人家2007年到顶,培养了七年,四舍五入差不多快一个代际,现在才三年,三年四舍五入,半个代际都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此可能不宜过高的期望。
其次是技术面,这更不用说了,一般看技术的人比我厉害,现在有点调整压力。
第三个,基本面。
第一,如果从短期的角度来讲,利好基本兑现了,比如去杠杆变成稳杠杆,货币政策的边际改善,中美关系的边际改善,还有税收的落地,实质性的一些问题也都兑现了。后面还有什么?现在还看不出来。
第二,大家对货币的预期过高,因为1月份放水放的很厉害,所以大家对于货币大宽松YY(想象)的很厉害。
我认为,货币大宽松是一个伪命题,去杠杆本身是内在的经济需求,我们的负债率上升到现在的水平,再大放水,作为理性政府,这是真不应该干的事情。
而且1月份的4万多亿的社融,3万多亿的贷款,有很大一部分是表外转表内,有一部分是票据充数,还有一部分原因,以前贷款需求猛的时候,基本上是要3322,现在,实际贷款的真实需求并不大。
讲这些,其实都不是我最擅长的,我最擅长的还是股票选择。所以只是做个提醒,说错了不要怪,尤其第一部分,短期如果反而妨碍赚钱了,不要怪我,只是一家之言。
关于宏观的事情,变数太大,也容易犯错误,为什么说现在的贷款需求并不是实际的需求,其实从需求方来讲,需求并不是很大。
需求最旺的是地方政府,现在只有专项债,第二是央企这类的大国企,还是在行政性的降杠杆。这些主体,银行敢贷想贷,觉得未来问题不大,但需求都被按住。剩下的房地产的需求也被按住了。
另外民营企业,好企业的需求不大,差企业银行不敢贷款。所以,实际需求比较弱。后面几个季度或者说后面几个月,可能数据会自然放缓,大家不用对此有过高预期。
第三个,现在大家说三季度一定见底,或者三季度可能见底,我只能说有待观察。
既然货币不可能放多,基建肯定也不会发展太多,其他的都可能还在往下走,你说三季度一定见底,我只能说未必,我也希望能见底。
在这时候我希望大家稍微给大家提个醒,(理论上),政策面不(会)支持大幅炒作,有2015年的股灾先例,毕竟,这届政府还是很关心资本市场。
有很多人 yy是不是中信的报告是奉命看空。是不是,我不知道。
如果没有这个事情,我更加敬重他们。因为券商分析师不仅仅为了公司的商业利益,还负有对市场的责任,独立的精神,在我们这个市场,太欠缺了。
我更希望不是,而是自发的看空。我发现朋友圈里面有无数的人在开始戳他们,说多少人销户了,撤单了,我觉得这个市场绝对需要这样的精神,需要这样的人,希望大家都要支持。
第二点,希望市场保持一些理性,不要明显的利益导向,而且是个人利益导向,可能对短期会有点损失,但最终如果就当作筹码炒上去,没有业绩支持,不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吗?最后谁受伤呢?这样的市场能是一个好的市场吗?
有人看空是非常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如果就这么一路炒上去,最后又变成一地鸡毛,对大家其实也不太好。
今年是熊转牛转折之年
短期市场不是重点,中期的基本判断是转折之年,熊转牛的转折之年。
我是长期战略看多未来中国的二级市场,最重要的核心原因就是静态估值在底部区域。虽然现在涨了20%,但整体还是在底部区域,只不过一下涨20%就已经吵翻天了。
第二,中国的增长还是会有,估计可能比6%低,但是低速增长不代表没有牛市,美国的增长从来没有超过10%,但是人家涨了十年。
第三,产业链的利润是失衡,比如金融和地产,金融的占比就占了40%,加上地产有50%多,存在调节的可能性。
第四,已经兑现了,减税降费存在空间。
第五,外资持续买入,外资持续买入是非常重要的,对市场生态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变化。 关于外资买入的现象,我觉得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未来的好几年还会持续市场生态进化的态势,在座各位要高度重视外资持续买入的过程。
最后,经济转型越来越依赖资本市场,因为2025,政策靠补贴扶持不了企业,希望通过资本市场来扶持科技的创新,这是对的,希望资本市场更加好,这也是对的。
这一次最有机会走慢牛
现在美股真的很贵,好一点的可口可乐没啥增长,照样20、30倍估值以上。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什么人家老外持续买茅台,茅台至少还有增长,市盈率也不比它们高,现金流不比你差。
这样看,咱们中国市场还是可以的,如果说3000点就是顶,那也没必要看好,也不要长期看多。但是现在的结构和表现出来的现象,完全是两回事了。
从中长期来讲,现在这一次是最有机会走慢牛的。如果剔除最近的炒作,从基本面和现在外资占比越来越高的情况来看,越来越有慢牛的机会。以前是慢不下来,现在有机会慢下来。
以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所有产业的大部分公司都非常好,现在绝对是前三以后的估计都日子不好过。前三以内的可能还行,老大肯定是比较好。但是老大觉得难过,是因为增长率下来了,但比起别人还是好很多。
其他的那些尾部公司全是在出清,现在包括已经尾部的上市公司也在出清。从基本面角度来讲,只有少数公司在集中化的过程。
另外,从投资者结构角度来讲,那些好公司被老外买了很多之后,现在炒作的时候老外又不跟,尤其香港就更加明显,同样的A、H股,中国人保A股涨这么多,港股只有你的1/5,中信建投不也是只有1/5。
就算是跟了,中信建投港股从三块多涨到到八块多,但是周五A股这边没跌停,香港直接已经跌到10%了,跑得比你还快,这是典型的特征。
我觉得这个阶段,理论上,从基本面和资金结构来看,比以前更加有机会走慢牛。但是会不会走慢牛,还是和政策也有关系,关键是领导们怎么处理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