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些可选的分配方式,一个问题油然而生:哪种分配政策最好呢?答案因情况而异。这里我们删繁就简,总结了如下规则。
企业应该留存利润——只要有赚钱的投资机会,或存在把负债削减到适当水平的需要,就应该这样做。
当股价有吸引力时,股份回购应该优先于红利派发。除了税收优势外,回购的股份还可以用作并购货币,随后再用出去。
派发红利合情合理,特别是繁荣期,此时的股价通常比较高。不过,对于股东而言,派发红利通常会有缴税之弊。
即便是没有可行的投资项目,也可以把利润留存起来。若有相当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做应急缓冲,企业在危机时的腾挪空间更大,而且,重要决策可用内部资金,效率更高。
借助于早先介绍的波土顿矩阵,可以推导出一个相关的具体建议。一家企业能做的可行投资项目(明星类和问题类项目)越多,留存的利润就应该越多。这样既贮备了进一步发展所需资金,也减少了对外部投资者的依赖。
如果一家企业的业务都是由现金牛类业务构成,因此,就在集才内部围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这是很可笑的事情。而正常的情形是:成长性企业几乎不或根本不分配利润,而成熟企业应该把它的多数利润分配给股东。
除了这些原因外,派发红利还有一个动因:股东结构。例如控股公司或私募股权公司需要川流不息的红利,因为它们一般都是借助负债收购的股权,对稳定的现金流有依赖性。同时,持有大额股份的利益相关者,如创始家族,通常需要的是年度红利——这是它们主要的收益来源。
除了这些经济内涵外,红利还有一个信号功能:有着持续红利的企业(经过长期磨难成长起来),被视作是安全和成熟的企业。而且,一个长的红利派发史,是现金流强劲产能的表征。此外,红利通常是要银据利淘的波动而澗整的。如果一家企业红利比率常年都是50%,而某年利润出现了暂时的下探,那么,管理层感情上会倾向于派发像前年一样金额的红利。
最后,派发红利有两点好处:让多余的现金流出企业,避免投不赚钱的项目。这里有个所谓的自由现金流问题,即以在企业内淤积过多流动资产的形式,做了不会产生利润的投资,而通过红利高派可以避免这类问题。
背负债务过多的企业,其自由现金流投向应该主要是降低金融负债。这既能增加自己的利涧(减少了利息支出),也可增强自身的稳定性(更高的股东权益比),还能带来更多可持续的现金流(更大的利润基石)。
例如,虽然消费品公司宝洁运背组织非常出色,也有来自现金瀨的资金补充经营所需,但它每天需要支付的利息仍有380万美元之巨,等于公司股东每年向债权人支付13亿美元(这实际上是不必要的)。
宝洁的这种做法要归因于现代企业融资理论。这种理论的其中一个说法是:为了提升盈利能力,有必要提升负债股权比率。在这派奇异的理论中,有一个称之为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的说法,它鼓吹资金结构的无关性(资金结构是指股东权益与负债的关系)。这种理论声称负债对公司价值没有影响。但过去几年无数的破产和流动性挤兑,已经说明这种理论无法承担决策基石之用,而且,在实践中也不适用。
既然利润分配政策对公司资金结构和股票市场表现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就应该去做相关的透彻调研,看看管理层采用的是那种原则。
综上所述,流动性缓冲资金可以成为一种真正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信贷紧缩期(如2008~2009年的危机期间),它向人们无情地展示了这一点。在这次危机期间,多数大型欧洲航空公司不得不削减它们的机队规模、遗散雇员,而像瑞安和易捷这类财务相对保守的航空公司,却借机扩张了它们的机队和航线。
在市场下行时,资金结构欠佳的公司不得不忙于融资问题,而股本金和现金缓冲阀良好的公司,却可以乘势借力竞争对手的困境。因此,流动性缓冲资金是一种利润的长期使用方式,作用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