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何一门理论,首先是态度,然后是勤奋,再次是实践,除此之外别无良径。
就缠论而言,缠论本身是捷径,但是将缠论学为己用,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自从一读缠理论,不看人间糟粕书”,这句话原是说《楞严经》的。学习,最终有个目标,对一般人而言,学习缠论的目的就是在股市赚钱,而400多年来无数的先人发明或发现了无数所谓的赚钱理论,穷经皓首无疑是不现实的,那么对正确道路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所有的理论中,缠论通向目标的道路是最短的,所以说缠论是捷径。但任何道路都需要设立目标的人自己去走,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这没有任何捷径可说。
此外,任何理论的学习最忌讳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理论背后的成立基础,也就是理论的根,把握住了根,就相当于武侠小说中打通了任督二脉,任何招式学的都很快。比如说缠论,背驰的本质在于任何股票的筹码是有限而不可随意变化的,三买的本质在于突破后回抽力度的大小等等,其实这些在《图解缠论》书中都有阐述。
初学者,首先要研究的是缠论的原文,原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08课理论原文、所有回复、所有解盘、所有原文中涉及到的股票进入点。比如说在某课中讲第三买点,特别提到了十多只股票,并强调这些股票都是从第三买点起来的,作为学习者,看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把这十多只股票当时的K线图全部找出来,不仅要找日线,更要找次级别30分钟线与次次级别的5分钟线,因为基于缠论的任何分析都应该是三个级别配套的。举例来说,某个三买图形的日线、30分钟线、5分钟线找出来了,然后干嘛?三买是突破中枢的后的回抽,那么突破时的30分钟向上的走势与前一个向上的走势有什么不同?回抽在30分钟上是何种形态?回抽的结束在30分钟与5分钟图上分别有何特征?当时的大盘走势如何?个股与大盘的联系如何?这都是需要考察的知识点,而且这些知识点并不是缠论直接告诉你的,而是在缠论的知识体系中涉及到的,这就是学习的主动性。
勤奋就不用说了,但要强调,这种勤奋不是时断时续的,而是连贯的。比如说应试教育的高考,任何高分学生都不太可能把集中的一年拆散为4年,每年学习3个月而能有更好的成绩,这种长期、连贯的学习培养的是最重要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的养成,对运用理论知识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认定了一种理论,就应该尽可能的把思考问题的方式转换过来,缠论的思考方式就是清晰的逻辑化分析与完全分类的思想,也只有拥有了这种思考习惯,才能更好的运用缠论的术。比如说某股票当前已经形成一个30分钟中枢,那么以缠论的思考模式进行后续走势的分类:
一、不突破现有中枢
1、延续30分钟中枢但不超过30分钟级别
2、延续30分钟中枢且超过30分钟级别
二、突破现有中枢
1、向上突破
2、向下突破
以上,就把30分钟中枢后的走势完全分类了,这时,缠论中关于中枢、中枢扩展、第三买点、第三卖点的各种定义就是用来辨别这些变化的知识点。所谓系统性的学习、系统性的应用,就是如此。
学习,是一门实证的学问,理论一定要结合实践才有用处。思维习惯的养成与知识点的谙熟,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融入到你的操作模式中,比如说小时候学习乘法表与加减乘除,这是理论的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就是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运用的规则就是加减乘除。通过实证,可以收获两种能力,一是理论的使用,二是操作习惯的养成。
理论的使用,也就是缠论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任何股票的任何一次分析,都是数量掌握缠论的过程,学习前期可能需要一个个中枢画出来以容易辨别走势类型与级别,后期熟练了,一眼看过去,整个结构就能了然于心,这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
操作习惯的养成,这个真的是有感应的,某一种买点成功操作的次数越多,这种感应就越强烈,直至最后不看到这种买点就不操作,一旦操作必然盈利,这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只是需要一次次的重复而已。韵律,就是这样形成的。
最后想说的是,学习这种事情,和资质没什么关系,和方法对与否、勤奋与否才有直接关系。比如学佛,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可以在名师的指导下按照既定程序,一步步的修炼成不正常的人,也就是所谓神通等等,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很神奇,但任何人都需要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修炼而已。
风险提示:本文仅作为一般财经信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缠中说禅立场。本文或其任何部分不应被视为任何买卖的邀请或诱导。缠中说禅不能保证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文中的任何错误都不能成为向缠中说禅提起任何申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