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期,市场连续下挫,股价一泻千里,特别是非主板的股票苦不堪言!与此同时,部分公司的高管充当“救世主”,大量增持股票,是否能挽回失去人气?有投资的机会么?
一、不得不说的增持的隐秘
近日,增持狂潮汹涌澎湃,与市场一路下挫形成鲜明对比。正应了一句话“增持总在暴跌后”,不止企业高管,就连相关家属也按耐不住,纷纷向里砸钱。高管为何有这样的“抄底”机会呢?
这样的方便,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与股权激励等政策,在完善股票市场的同时,也给予了高管增持的公司股票的机会。当然这里的高管,主要是指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那为何要进行增持呢?
大凡高管增持,通常有三方面原因:
1.与一般投资者不同,股价经历回调后,由于企业高管更熟知企业经营状况,容易分辨企业低估情况,增持的行为基于认定企业被低估、看好企业的潜力。
2.公司存在较大比例的股权质押问题,在股票经历下挫后,为应对股权质押风险,迫不得已进行增持。
3.另外,出于维持高管持股比例,以免收购企业与防止被收购的目的,进行增持公司股份,当然这样的增持,不限于市场经历大幅回调后。当然,便宜点也是高管想要的!
一般而言,高管增持规模彰显对公司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市场对公司股票的信心。往往增持规模越大,越能促进股价的上涨!
但事有例外,面对吃相难看的高管,也不能完全迷惑,被绑上他们的战车!刚才也提到过,对冲股权质押风险的高管,已逼近爆仓的边缘,也就是会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小心这样的坑!
那问题又来了!本轮增持潮又有什么投资逻辑?
二、增持投资逻辑的变化
一般而言,对高管增持的投资逻辑,是基于产业资本对现阶段投资价值的认可,也就是产业资本看重公司发展潜力,认定当下公司估值被低估。跟随高管一起看好企业的发展潜力,有种“羊群效应”的意味!那本轮增持狂潮有什么不同呢?
从宏观角度来看,当下经济背景下,政策导向有意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而在增持后,难免部分资金在二级市场上活跃,这一点不是管理层想看到的,不符合政策导向。虽然能降低被增持股票的活跃程度,但毕竟影响有限,不至于将利好变成利空。
从市场来看,市场中资金“抱团取暖”的现象比较严重,资金大多青睐“稳定型”的绩优蓝筹板块,对“成长型”的中小市值的股票反映较为冷淡。而本轮高管增持的股票又主要是中小市值股票。似乎高管增持概念生不逢时,但也不能影响高管增持的表现,以计算机行业为例,在行业指数表现较差的2015-2017年,增持的公司整体相对行业指数和大盘指数都有着较好的市场表现。特别是增持后30日,都出现不同的涨幅。
虽然高管增持的利好程度有所削弱,但投资价值还是保留。那问题又来了,具体怎么布局高管增持呢?
三、 行情投资的要点
关于高管增持,布局的方向显而易见,就是已经公布或即将公布增持方案的企业。如此简单么?陷阱还需注意,就是避免因临近爆仓线而被迫增持的公司,另外,本身业绩较差,发展潜力受限的公司。
关于方向,虽然当下的市场有止跌迹象,但“资金抱团取暖”的格局未改,资金还是轻小盘股重大盘股。此时布局中小市值似乎并不恰当,可以着重对市值偏大的绩优股进行布局。
关于时机,注意风格转换,本轮“资金抱团取暖”的现象缘于宏观经济不稳定性与监管政策迟迟没有“靴子落地”,因此,市场对“稳定型”绩优蓝筹企业的诉求增大,从而造成的绩优蓝筹板块的溢价。若一旦出现宏观数据的兑现,或监管政策的明确落地,就可以加大布局中小市值个股,特别是高管增持后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成长型”中小市值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