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来,结构性行情越演越烈,过去不温不火的好股票不断上涨,以往市场热捧的高估值题材股不断下行。这种趋势是如此迅速而强烈,很多人看不懂,甚至很多老股民都是一头雾水,正所谓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事实上,经过20多年的稳步发展,中国股市的市场环境和投资逻辑一直都在发生变化。量变的积累导致质变的发生,这种质变对市场行情和未来趋势势必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讲,当前市场有6方面的重大变化,值得大家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
A股市场化推进的步伐日益加快
金融改革的大环境下,监管层从各个角度大力推进A股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这种推进力度比投资者原来想像得要快得多。
通过市场化改革,A股已经从过去供不应求的状态转变为供求平衡的状态,在供求平衡的市场环境下,筹码稀缺性不复存在,筹码质量成为行情发展的决定力量。
A股逐渐走向国际化
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A股国际化程度不段加深。从已经成型的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到MCSI纳入A股,再到将来可能实现的沪伦通、沪纳通,中国股市和外界的接触日益频繁,国际资本开始关注中国股市,国内投资者也越来越具有国际视野,越来越能接受国外比较成熟的投资理念。
国际资本的流入、国内投资者观念的变化和投资渠道的增多,对A股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
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当前A股的总市值53万亿,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按照当前的IPO速度,股市规模仍然在迅速扩张中,最终靠近GDP的规模或许是大势所趋。
市值迅速扩张、市场逐渐壮大之后,原来规模较小时的那套投资逻辑自然是行不通了。如此巨大的盘子,市场普涨的概率下降了,结构性行情的概率提高了。
面对如此多的股票,选股能力才是投资成功的重要保证,一定程度上讲,投资的难度也增加了。
投资者机构化是必然趋势
随着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以及银行、保险、证券等资管机构的迅速发展,随着养老金的入市和中国版401K计划的逐渐落地,随着RQFII、MSCI等国际资金的流入,A股市场的机构化趋势日益明显。
和小散主导的市场不同,机构主导的市场相对而言更加理性,更加信奉价值投资,更加青睐好股票,这种投资特征对市场行情格局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成交量和换手率大幅下降
2015年牛市行情时,A股日成交量曾经达到2万亿以上,现在5000亿都算大量了,而港股700亿都算活跃了。按照目前的情况,这种趋势可能还会持续。
这么低的成交量,要推动所有股票上涨自然是不现实的,有限的资金无疑会选择更有价值、更有安全边际的股票进行投资。
操纵市场的难度增加了
7月8日,央视《焦点栏目》刊播题为《大数据“捕鼠”记》的报道称,7月7日,证监会与公安部集中通报了查处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违法犯罪——俗称“老鼠仓”的执法情况。从通报情况看,一些过去很少进入执法视野的岗位,比如基金交易员、保险资管从业人员甚至是总监级、高管级的人员也玩起了“老鼠仓”,而且手法也有新变化,赚得是盆满钵满。
此后一天,7月9日,新华网发表《构筑“老鼠仓”防火墙守住市场秩序底线》的文章,痛批老鼠仓行为。
老鼠仓通过偷看市场底牌获得暴利,损害了其他投资人利益,这种行为是为人不耻的。
随着市场监管的加严,相信越来越多的老鼠仓会暴光,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行为会有效受到抑制。
总的来讲,市场运行规律、运行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最终万变不离其宗。
最终这个市场是一个称重器,只是反应上市公司的业绩,反应股票的质地,只有做好人、买好股、方能得好报,只有余钱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才能保护自己。
整个市场我觉得最终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