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驾马车”失衡
在今年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出乎预料”地加速增长。据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至5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78亿元,同比增长31.7%,是1994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增速。有学者指出,我国投资率已经明显存在偏高的问题。和投资的强劲势头相比,消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半年投资迅猛增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进的。首先,经济运行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是投资高增长的根本原因。其次,消费结构升级大大拓展了投资领域。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有关刺激消费措施的出台,住房、汽车、电讯、娱乐等成为人们消费的新热点,极大地刺激了相关产业投资的迅猛增长。
二.产业投资结构失衡
今年投资结构上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间的矛盾:第二产业投资热度不减,第一、三次产业投资增长缓慢。
今年前5个月,第一产业投资增长仅为12.4%,比去年同期回落17.6个百分点,农业投资在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也由去年5月的3.4%下降到今年同期的2.9%。同期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低于上年同期2.9个百分点,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由去年5月的65.7%下降到今年的61.4%。在第三产业内部,受SARS打击比较严重的商业饮食、供销仓储业、房地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由去年的增长23.5%和35.5%分别下降到今年的8.0%和28.5%。
第二产业增长速度较快,传统工业投资出现“爆发式”增长。今年前5个月,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2.7%,增幅高于去年同期27.5个百分点。
三.消费投资失衡
央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8万亿元,1-6月累计增加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有学者指出,居民储蓄增势有形成“超储蓄现象”的危险。如果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没有完全启动,投资快速增长带来的新产品很可能会变成新的产品过剩,导致通缩持续。
今年一季度,在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只增长9.2%。受SARS影响,4、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更是不断下滑到7.7%和4.3%,但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28.9%和34.5%的强劲增长。这种反差无疑会增加通缩危机。
消费投资在通货紧缩时划算吗?
消费是在通货紧缩时较为划算。而投资实业在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对个人而言均为不利。
(一)消费是在通货紧缩时较为划算。
通货紧缩是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所造成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由于通货紧缩时各类商品价格,意味着等量的货币可以购买到更多地消费品或消费服务,因而更为划算。而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上涨,等量的货币可购买到更多地消费品或消费服务相对减少。
(二)投资实业在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对个人均为不利。
通货紧缩时,由于社会购买力下降,市场总需求疲弱,通货紧缩对投资实业是有抑制效应的。而通货膨胀时,由于物价水平较高,投资实业所需成本相应加大。同时,为改善货币与商品的平衡关系,国家可能出台抑制投资的政策,对投资形成制约。
但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也并非所有的投资都不利,投资者的投资重点可以根据通货膨胀或紧缩的形势变化而变化。当通货紧缩时,由于通缩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下行,因此债券类资产可以获得资本利得的收益,投资者可选择加大债券类产品投资; 而当通货膨胀时,投资者可不断减少风险上面的投入,增加确定性产品上的投入,尤其是保值增值的硬通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