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商铺,多少悠扬
中国自古就是商业大国、贸易大国。中国的商品自古就名扬世界,中国的老商号也是不计其数。我们今天就讲讲两个大家很熟悉的商号历史与辉煌。
说起北京的王府井,应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府井是具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的著名商业区。最早形成于元代,距今已经有700多年。
虽然,目前的上市公司王府井并不拥有王府井大街的全部。但悠久的历史环境,浓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王府井公司几大商业在王府井大街占据的标志性位置,使该公司可以称之为中华股宝。那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王府井大街的演变。
王府井的传说
传说王府井大街原来是王爷的住宅。王爷府中有一口水井,井上有一座精巧玲珑的亭子,井口是一块大石头凿出的圆孔,井沿很高。井南就是王府大院。
王府井的传说
北京早年水井虽然多,但甜水井不多。一遇天旱,很多井都没水了。有一年,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井差不多都干了,四个海子也干得只有垫底的水了。富人家用车子去几十里外的玉泉山拉水,穷人家没水,只能靠肩挑手提。还有的靠从井底淘点泥浆水活命。
这时只有少数几口井还冒水,王府井就是其中之一。王府井不但有水,而且还是甜的。王爷很高兴,说这是因为祖宗福气大,造化大,房子和水井都在龙脉上。可是这个王爷心肠十分狠毒,不仅不把水分给大家度灾活命,还命令看门老头把水井看守起来,不许人们取水。
这个看门老人心地善良,对王爷的做法十分不满,便偷偷给人们不少方便。他趁每天早晚王府的人睡觉时,给胡同外取水的人发信号,大家便很快地打一点水走。
终于有一天,王爷发现了这件事,便怒冲冲地审问看门老人。老人笑眯眯地说:“不错,王爷,我是让人打了点水。可我这是为王爷着想。您想,将来府里免不了还要雇人运粮挑米,要是附近的人都渴死了,哪儿还有人给府里干活呢?要是王爷不同意,今后我绝不让任何人再取走一滴水。”王爷听他说得有道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追究了。
人们十分感激和尊敬这位老人。从此以后,来王府井打水的人越来越多,住在远处的人也闻讯而来。这样,王府井的名字就远近传开了。再后来,东安市场迁到这里,这里渐渐变成了繁华的商业区,但人们仍习惯地叫这里王府井。
王府井大街定名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当时,清政府“推行警政”、“整理地面”,对京师部分街巷名称重加厘定,改“王府大街”为“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既然以“井”命名,就足以说明那口井在当时的知名度甚高。然而,那口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被人们发现,便引出了诸如井在何处,建于何时,有何特点等话题。
姜纬堂先生曾根据考证,于1993年撰文指出:在今王府井大街南段路西,具体说就是东安市场靠北的西门对面便道边稍北,约当今益民食品“店门前。”
1998年,在王府井大街市政改造施工中发现了这口井,井壁与污水管道相通,井深八米,井内有两米厚的杂砖。井壁下部由小青砖砌成,据此可知为明代所砌。
王府井被发现后,对其做象征性修复,并将井盖设计成圆形青铜围龙浮雕,辅以文字说明。其具体位置在今王府井大街西侧,恒富盛珠宝店与碧春茶庄之间的便道上。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元大都的都城竣工,今王府井大街便是大都城南部中央稍东的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当时这条街的名称叫“哈达门丁字街”。
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在今王府井大街以东,帅府园胡同以北,金鱼胡同以南,校尉胡同以西建成“十王邸(府)”。由此,衍生出今王府井大街被称为“十王府”或“十王府街”。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在澳大利亚出生的英国人莫理循任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住在当时的王府井大街100号。莫理循积极支持袁世凯恢复帝制。袁世凯称帝后将“王府井大街”改名为“莫理循大街”。
1966年8月21日,“红卫兵”大闹王府井商业街,将“王府井大街”和“王府大街”合并,取名为“人民路”。
1975年,恢复“王府井大街”名称。
从清朝,特别是从晚清时期留下的资料来看,今王府井街区王公大臣的府邸相当密集,仅就一般能见到的《顺天府志》、一些街巷志及地名志等资料粗略统计:王公、贝子、贝勒府邸就有13家,其中,两家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大臣宅邸仅晚清时期的军机大臣(包括军机处行走)就有11家,如果把各部尚书、侍郎等从一品、正二品以上高官算上就远不止此数了。简记如下:
今王府井大街西侧,从南往北依次有:温郡王府、霞公府、伦贝子府、一等威勇公府、辅国公韬塞府、辅国公弘升府、惠亲王府等。
今王府井大街东侧,从南向北依次有:豫亲王府、怡亲王府、一等褒绩公府、扎萨克贝勒府、张贝子府、佟公府等。
王府井商业街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哈达门丁字街的菜市。1955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王府井大街落成,东安市场进行翻修。时至今日,多次改造的王府井已经成为历史而又现代的著名中华第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