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解底部的时候,我们提到过底部是在大幅下跌后形成的,与此相反的是,顶部是在大幅上涨后形成的。当市场或个股经历了前期巨大累计上涨之后,便开始出现了滞涨的走势,一般来说,由于前期轰轰烈烈的上涨所形成的市场人气不会马上散去,因而,在顶部形成前往往还会出现最后一波较为明显的上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市场是如何在这最后一波主升浪之后形成顶部的。
最后一波主升浪的时间可长可短,这与市场当时的气氛及市场上主力资金的意向有极大的关系。当市场狂热的气氛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且主力有意把股价拉得更高的时候,最后一浪的上涨时间就会相对较长一些,反之就会短一些。一般来说,当最后一波主升浪形成时,市场上的很多个股已经开始出现滞涨或宽幅震荡的走势,很明显,它们已经完成了上升趋势的整个过程,余下的任务就是筑顶和等待下跌趋势的开始。
在最后一波主升浪形成时,投资者热情空前高涨,“牛市仍将继续”的念头充斥着绝大多数人的脑海,但是随着买方力量的不断减弱、资金流入速度放缓,就出现了越往上涨成交量越小的情况,此时离行情见顶已为时不远。这一时间,大家似乎更着眼于未来,在当前价格已明显偏离当前基本面情况时,开始计算动态市盈率(用未来几年后的每股收益来计算市盈率),通过透支未来,投资者看到了市场的估值仍然不高,毕竟宏观经济一片大好,经济仍将高速成长,虽然资本市场炒的是预期,但是这个预期毕竟太遥远了。这时的市场中,技术派人士成为主导力量,而技术派的思维仍以行情向上来指导操作,从某个时候,多头行情开始筑造头部。指数已经上攻乏力,虽然个别板块仍会创出新高,但总体上已显疲态,人们贪婪的欲望仍超过恐惧的心理,随着价格的滞涨,获利盘开始抛出,接盘者却不多,头部隐现。
图12001年大盘顶部形成示意图
我们在以前在“看K线,不要忘了成交量”中已经解读了顶部的成交量多出现缩量这一特征,而在顶部形成前的最后一波主升浪的量能特征往往也是缩量上涨的情况,即通常所说的量价背离。图1上证指数在2007年顶部形成前的情况就充分反映了顶部及顶部形成前的量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