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一章曾经讲过“复利”的神奇,但实际上这种神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通货膨胀造成的。投资者可能还记得在表10.2中,我们曾经讲过初始投资1万元,在平均年收益率10%的情况下40年间的投资收益情况。而在下边的这张表中,投资者就可以看到其中通货膨胀的巨大威力。我们假设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为5%,那么扣除掉通货膨胀的因素,表10.2的收益情况就变成了表11.1。
表11.1初始投资1万元,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各年度投资收益情况
表11.1初始投资1万元,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各年度投资收益情况(续表)
通过表10.2与表11.1的比较,我们发现:同样是初始投资1万元,在平均年收益10%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10年、20年、30年和40年后的投资余额分别为2.35万、6.11万、15.86万和41.14万。而如果剔除掉5%的通货膨胀因素,投资余额将分别降低至1.55万、2.52万、4.11万和6.70万。投资1万元,40年后收回6.70万元,这确实也是笔庞大的收益。但另外的一个事实却是,它只占名义收益41.14万的16.28%。
表11.1表达出的信息不是复利多么善于创造财富,而是通货膨胀会无情地摧毁财富,其摧毁财富的速度几乎与财富增长的速度一样快。当然,即使是这样,我们仍然要投资,因为投资至少还能保证我们的实际购买力不出现贬值。如果你不幸选择了银行存款作为你唯一的理财方式,那么你毫无疑问最终会被通货膨胀无情杀死。因为从长期来看,银行的存款利率是跑不赢通胀的。
例如,如果你1990年在银行存入1万元存款,按年均5%的利率(过去20年一年期存款的平均年利率)计算,到了2009年,你连本带利可以拿到2.52万,这一收入水平与中国的20年来的CPI的涨幅基本相当。其中,1993、1994、1995、1996、2004和2008年这6年的CPI涨幅高于当年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换句话说,如果你在这6年把钱存在银行里,本金的实际购买力就会受到损失。而其他的14年,由于1年期存款利率高于当年CPI涨幅,你把钱存在银行里是可以保住本金实际购买力的(图11.1)。
图11.1近20年1年期存款利率与年度CPI涨幅对比
而纵观整个20年CPI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走势,似乎将钱存在银行里并不贬值。但我们都知道,出于中国没有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指标,因此,通常用CPI涨幅来代替通货膨胀率。在中国的CPI统计中,食品价格所占权重较大,而在居住类指标中又只考虑租房价格而不考虑住宅消费价格,再加上教育和医疗等比重过小,所以,这种统计会导致CPI过小。如果按照国际惯例,中国的CPI就不止这个数了。换句话说,我们的真实通货膨胀率要远高于CPI涨幅。这一点,从越来越高的房价上就可以得到证明。
至于说到通货膨胀率对真实购买力的影响,我想图11.2最能说明问题。根据我们对1990-2009这20年CPI涨幅的统计,平均值在5%左右。那么我们假设真实的年均通货膨胀率就是5%(实际数字可能会更高),我们就会发现1990年的1万元人民币,仅相当于2009年的3773.53元,货币贬值幅度高达62.26%。
图11.2最近20年1万元人民币真实购买力的萎缩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认为把钱存在银行里是最安全的理财方式吗?你还会指望用辛苦攒下的钱在将来买一套房子,或者解决你的养老问题、你的医疗问题,让你安度晚年吗?我想你此时也许会有一点点恐慌,那我该怎么办?
其实,答案并不复杂,那就是投资。当然这里的投资外延更宽泛,它不但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还包括诸如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各种保险等。而在这里,我只重点谈一下基金,因为它最适合普通百姓的人生理财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