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在学习道氏理论的时候,应当从哪里入手呢?
我们在阅读开拓者们的作品时发现,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笔墨来讨论操纵市场的问题,原因是在道氏理论出现之前,“人为操纵市场假说”是分析股市的主流理论。也就是说,市场操纵理论是道氏理论之前对股市运动的普遍性解释。因此,古典道氏理论的先驱者们用了大量的精力和篇幅来应对操纵市场的问题。
因此,学习道氏理论时,“人为操纵市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这里我们通过剖析上面这场投机战争来认识人为操纵市场。
投机成功获取的是权力
在1901年5月7日收盘的时候,赫利曼和希尔两人共持有北太平洋公司80万股中的75.4万股,只有4.6万股还在市场上其他人手里。而这一天,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却成交了53.9万股的天量。在这巨大的交易量中,绝大多数来自一些做空的投机者。由于市场机制允许投资人放空股票,加上北太平洋铁道股票的突然上涨,所以导致整个市场上出现巨量且非理性的抛售行为。尽管他们一直期盼北太平洋公司的股价下跌,但是这只股票从谢弗开始购进起就一路上扬,并引起了爆炸性的风暴。
大持股者由于拥有了绝对的控制权,所以已经属于严重操纵股票的行为,因此在如此集中持股的状况下,已经不存在市场行为了。由于股票的流通数量是有限的,而资金是“无限”的。所以这使得谁占领了有限的资源,谁就拥有与无限资金较量的权力。因此,股票过于集中很容易造成多逼空的格局,这也是金融史上那么多以多逼空方式来操纵市场的原因。
这个事件给我们的启示:赫利曼与希尔之间的战争尽管表现为北太平洋公司股价的大起大落,但本质上他们争夺的是北太平洋公司的控制权。这是早期人为操纵市场的主要形式,由于在国外投资者通过在二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股票可以进行股份公司的收购或转让,所以关注到这种操纵行为,就是要达到操纵公司经营运作的目的。这和当下我们通常所说的通过人为操纵股价,最终以获取资本利得为目的是不同的概念。
一位华尔街的历史学家约翰·穆迪((John Moody)曾经作出了这样的估算:投资者如果花1600美元在1896年购买100股联合太平洋公司的股票,到1906年这些股票将值21900美元。因此,公司最大的持股人赫利曼顺理成章地就成为了华尔街的巨富。或许我们可以轻易地得出结论—这是操纵市场的成功,然而,赫利曼的最终成功取决于他对优质公司的理解。其实,赫利曼还改造过其他好几条铁路,他一直遵循着最基本的原则:唯一可以让你的公司增值的办法就是让它在最好的状态下运行。在经营管理上他也有独到之处,减少浪费,消除贪污,在效益好的机车和线路上大量投资。
就在同时,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放空的投资人由于身处在极端危险的情境中,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售他们手中所握有的其他股票,用以筹得现款来支付应标借的股票。许多大型的经纪公司都因为这件放空事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而陷入另一阵忙乱中。
因此,当华尔街的巨人开战的时候,华尔街上所有其他人都要格外小心,免得被无辜伤及。在权力斗争中试图判断谁胜谁败几乎就是赌博,这无疑是对喜欢跟庄交易和打听基金操作的参与者的最好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