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偿付倍数计算
利息偿付倍数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偿付倍数,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利息偿付倍数表明企业经营业务收益相当于利息费用的多少倍,其数额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通常,利息偿付倍数至少应该大于1。该比率越高,通常表示企业不能偿付债务利息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意味着长期偿债能力也越强。因为事实上,如果企业在偿付利息费用方面表现良好,企业可能永不需要偿还债务本金。因为当旧债到期时,企业有能力重新筹集到资金。但是,由于非付现成本的存在,短期内指标值偶尔小于1,也不一定就无力偿债。因此,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偿付倍数。保守起见,则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偿付倍数值作为参照标准。
利息偿付倍数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偿付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或
利息偿付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或
利息偿付倍数=(税后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它可以用“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来测算,也可以用“净利润加所得税、利息费用”来测算。
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利息。所谓资本化利息是指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利息,即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利息资本化的结果是将利息作为固定资产的增加额,而不是作为费用处理。虽然资本化利息不在利润表中作为费用扣除,但也是企业的一项负债,将来也要偿还。利息偿付倍数就是要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因此,“利息费用”应包括全部利息。比如: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行债券的当年利息也是一种应资本化的利息。只要固定资产尚未建造完成,债券的利息就应计人资产负债表的“在建工程”项目,这项利息不反映在利润表中,但与利息费用一样,是企业的应付利息,理应包括在利息费用中。
【例7-6】某公司2001年净利润总额为4453.8万元,利息费用为410万元,另外为建造固定资产借入长期借款的资本化利息360万元,所得税率23%。
利润总额:4453.8÷(1-23%)=5784(万元)
所得税:5784×23%=1330(万元)
利息偿付倍数:(4453.8+1330+360)÷(410+360)=7.98(倍)
【例7-7】某公司2003年税后利润570万元,利息费用为96万元,所得税率为33%。而2004年税后利润410,利息费用为117万元,所得税率为33%。
税后利润的差额=410-570=-160(万元)
利息支出的差额=117-96=21(万元)
2003年息税前利润=947(万元)
2004年息税前利润=729(万元)
差额=729-947=-218(万元)
2003年利息偿付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570÷(1-33%)+96]÷96=9.86(倍)
2004年利息偿付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410÷
(1-33%)+117]÷117=6.23(倍)
在实际应用中,投资者会碰到个别股票利息偿付倍数为负值。说明该公司利息收入大于利息费用支出,或者企业的现金的支出没有经过正常的途径外借,产生一些费用抵销了正常的财务费用,导致这样的问题。利息费用是负数,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也就失去了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