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二次测试点,股价达到最高点;2月下旬下跌至低点,我们退出1968-1969年主要股市(见图3-2)。此次股市下跌中成交量匀速减少,而抛售压力只是象征性地上升。这两个迹象显示,股价还没有进入新熊市。然而,情况却即将发生改变。
如图3-2所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2月低点增长至4月中旬(A点),在此期间指数变化毫无规律可言。回升中成交量没有显著放大,只出现几次短暂飞涨,并且远远低于2月成交量低点。显然,2月下旬较低的股价未能激起投资者的买盘兴趣。3月中旬购买力指数继续下降,直至1969年4月股市回升至高点,购买力一直持平,这反映了此次回升需求匾乏。与此同时,抛盘压力增大直至3月中旬,然后又减小。
股市需求未能增加,这警示人们此次股市回升并不是股市上涨趋势的开始。然而,4月下旬股价从高于2月和3月的低点处回升,随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迅速飘升,4月30日成交量剧增(B点),这重然了投资者的买盘兴趣。尽管成交量未能达至11月回升高点,但迅速激增的成交量是破高反跌点的特征。随后股市继续上扬,促进了破高反跌点成交量的增加。
1968-1969年牛市股顶最后阶段
1969年4月29-30日,这两个交易日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5点(925-950)。然而随后的10个交易日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平均上涨18点(950-968)。在此期间成交量仍然巨大,显而易见的是,卖家利用此次股市上涨趋势卖出仓位。11月初股市股顶时期,买家深陷股市下跌的困境,利用时机卖出。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尽管5月中旬股市回升至高点,但是购买力没有加大,抛售压力仅仅适度衰减,需求逐渐枯竭,投资者继续卖出股票。4月下旬股价疯涨,股市需求不足,而此时买家积极抛售,所有这些都有利于确定5月高点为最终供应点(C点)。
自5月中旬最终供应点以来,最初两周成交量萎缩,但在6月初成交量开始明显放大。与此同时,抛售压力的增大促进了成交量的增加,二者的增加说明了股市疲软信号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供应的增加与“突破冰线”(D点)同时出现,此冰线将12月、2月、3月和4月低点相连接。股市6月初突破冰线,7月初进行测试(E点)。股市回升阶段成交量减少,购买力下降。这都说明了人们对股票购买已经不感兴趣。与此同时,抛售压力小幅度降低,但如今其呈现显著上涨趋势。这一切表明,7月初的股市回升构成冰线下的最终供应点,这是投资者卖出股票的信号.事实上,适度的股市回升被证明是牛市的尾声。此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直下跌,股市进入熊市。此熊市持续到1970年5月底.在此期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降至631点,损失354点(亏损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