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散户炒股>股市钱规则> 管理层眼中的股市钱规则与股指期货引发市场暴跌的真相解析

管理层眼中的股市钱规则与股指期货引发市场暴跌的真相解析

2019-01-29 21:58:44  来源:股市钱规则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44分钟的时间

管理层眼中的股市钱规则与股指期货引发市场暴跌的真相解析

时间:2019-01-29 21:58:44  来源:股市钱规则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其实,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机构、基金、媒体,早就想好了处理这一矛盾的方法,那就是将股市的赚钱效应尽可能地具象、扩展、放大、强化,而将股市的亏损因素尽可能地抽象、缩小、隐藏。这样场外的人看到的都是股市好的一面,各种获利案例、财富神话不断地充斥在人们耳边,形成一种心理暗示:股市赚钱很容易,股市能改变生活、能赚大钱。而实际上,股市中的确存在赚钱效应,也的确有人赚大钱,但这并不表示任何一位股民都能够赚钱,这是思维上的误区。实际上,由于市场中关键群体的赢利模式决定了必须要不断地有新股民、新资金介人,所以才有了那些美丽的财富神话和令人神往的赚钱效应,但过于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走向其另一面。下面笔者将帮助大家揭开市场财富神话背后的面纱,只有先了解了这些,你才能少走很多弯路,从而踏上多赚钱的康庄大道。

股市时常会出现一些新政,令股民比较闲惑,比如权证、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每一个新投资品种的出现都会让市场产生新的赚钱效应,但股民总是要过很久才能够看懂股市新政,才能够看明白股市的新品种,但此时赚钱的黄金期往往已经过去,风险期来临了。因此股民要想获得更多的赚钱良机,就必须要先于他人明白股市新政的意义,从而找对获利方向,跟进取得收益。实际上,每一项新政的出台,每一个新投资品种的出现,都是管理层深思熟虑后才推出的,里面纠结着各路资金的利益,归根结底就是要将钱与钱之间的关系理顺。因此如果你将角度转变一下,让管理层成为你的军师,站在管理层的角度观察整个市场,那么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了,市场获利的机会也会成倍增加。下面,将通过三个方面——权证、股指期货、基金审批,来帮助大家充分理解管理层眼中的股市钱规则。

权证创造了A股大牛市

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作为我国证券市场近10年来的首只权证重新登场。当日开盘便被巨单封住涨停板,短短三个交易日宝钢权证价格迅速飙升65%,并一度突破每份2元关口。8月26日,它开始价值回归之路,一路狂跌不止,直到10月27日,最低跌至每份0.682元。人们刚从“过山车”的惊悚中回过神来,市场便再度积聚了对宝钢权证的爆炒热情,使其不到一周就走出了翻倍的行情,11月24日更是创造了每份2.11元的历史新高。在此期间,宝钢权证单日的成交额曾多次超过30亿元。在2005年8月24曰,宝钢权证当日成交额达到了30.48亿元,换手率为429%,而同期沪市成交额为99.88亿元,深市只有56亿元。而到了2005年11月I4日,宝钢权证成交金额达32.51亿元,约占沪深两市成交总金额的一半,换手率达到465%。在这个时间段,宝钢权证几乎成为市场主要交易量的贡献者。

随后武钢、万科、钢钒、鞍钢等均发售了相关权证,出现了疯狂炒作的局面。以武钢权证为例,本来是方向不同的认购和认沽权证却出现了双双持续涨停的局面,这显示了资金并不是在炒作具体的价值点,而是在炒作权证这种模式,以及其有别于个股的赚钱效应。以武钢认购权证为例,其连续三天牢牢封死在涨停,每份1.522元的收盘价较其周三的参考开盘价每份0.484元足足上涨了214%,巨大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市场中几乎所有股民的眼球。到了2005年12月6日,也就是权证推出3个多月之后,包括深市三权证在内的6只权证的总成交额达到了101.8亿元,将沪深两市85.3亿元的总成交量拋在了后面。6只权证打败了1300多只A股,这已经成为了一段佳话。这背后真正高兴的,不是赚钱的投资者,而是交易所、券商、上市公司等一系列上面介绍的“交易成本怪圈”中的受益群体。

如图1-1所示,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权证上市的时间,为何管理层会在这个时期抛岀权证?因为A股市场在此时刚刚经历了5年的大熊市,同时又面临着“股改”的大考验,市场交易量非常低迷。如果这样下去,一系列的群体都要受损,因此管理层急需拯救股市。那么怎么救呢?当然是从“钱”人手,这个最快最直接。直接投入钱并不现实,也并不聪明,所以管理层选择的是引入一个新的赚钱效应,那就是权证。一方面其可以通过权证引人两大改变,即T+0操作制度和涨跌幅限制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股改的补偿派发给股民,从而赢得股改成功的重要推力。更为重要的是,其巨大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场外的资金人场,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它使得“交易成本怪圈”可以继续维系。

交易成本怪圈

当理论价值每份仅1~2角钱的权证被炒作到每份5角、1元、2元甚至是几元的时候,巨大的赚钱效应已经让场内场外的资金热血沸腾,5年熊市带给市场的阴霾一扫而空,同时权证设立的券商创设制度更是让券商和大资金赚得盆满钵满。市场有了赚钱效应,就不愁资金不来。数据显示,我国权证市场从2005年8月建立至2006年12月,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继股票交易之后的第二大交易品种。2006年上半年,沪深交易所权证成交金额达9389亿元,仅次于德国市场的12391亿元,位居全球第二。权证产品的问世不仅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了新型的对价方式,而且作为目前A股市场中最基本的股权类衍生产品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其交投的活跃,恢复了熊市中投资者的信心。

很多人都说A股市场从2005年年底开始的那一波牛市是股改引发的,其实那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实际上背后真正的英雄是管理层创立的权证交易制度。它让股改有了突破口,其初期巨大的赚钱效应让资金重新回到了市场,让如同一潭死水的资金面又活了起来。只要市场有了赚钱效应就不怕资金不来,市场经济之下的各路资金都有敏锐的嗅觉,哪里赚钱效应明显就会流向哪里。当A股市场资金充裕了起来,资金自然而然地就会将市场推入牛市效应之中,而随后各种因素的共振使得牛市效应演变为一个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作为一位股民,如果你能够看透这里面的钱规则,那么你在股市中的操作就会变得游刃有余。

股指期货引发市场暴跌的真相

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登陆A股,首日登陆总成交量58457手,成交金额605.38亿元,总持仓量3590手。谁也没有想到股指期货能够吸引如此多的资金。在之后的下一个交易日即4月19日,股指期货成交额就超过了沪深300指数现货的成交额,4月20日超越A股沪市成交额,主力合约IF0005当日成交141862手,成交额达到1363.4亿元,4个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累计成交153419手,成交总额达1476.2亿元。由此可见股指期货的魅力之大,巨大的赚钱效应吸引了诸多的资金进行操作。2010年4月16~21日,在股指期货上市的前4个交易日内,沪深300现货指数从3388.29点下跌至3130.96点,累计跌幅7.59%。其中,4月19日下跌5.36%,创最近三年来单日跌幅之最,这使得做空资金大赚。

或许很多股民会问,为什么股指期货上市,资金会大幅做空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其和标的物品之间存在差值。股指期货到期后实现交割,即让股指期货交割合约指数与实际沪深300指数无限接近,那么当股指期货合约指数背离沪深300指数很多的时候,自然就会有套利资金进行相关方向操作。比如说沪深300指数当下是3000点,而距离到期日最近的合约为3150点,存在150点的升水,那么此时就会有大量套利资金介入做空,获得期间的差值空间;反之亦然。2010年4月15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公布了IF1005、IF1006、IF1009和IF1012各合约月的挂盘基准价,分别比当日沪深300指数的收盘价升水4.43点;而4月16日开盘之后,各期货合约月对标的指数开盘价的实际升水分别扩大到61.71、81.71、211.71和230.51点不等,这给套利资金提供了大量做空机会。所以我们看到资金在4月19日开始了一波非常猛烈的做空,这实际上就是资金在无风险地获得这期间的差值。

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就是给予资金无风险、低风险套利的机会,大幅升水的空间促使资金必然要做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升水空间越来越小,2010年7~8月时,我们看到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已经高度跟随沪深300指数,这也就是说套利空间几乎不存在,股指期货走势也就不具备单边特性,转而多震荡。换句话说,股指期货推出的前3个月时间,就是在给市场送上一份做空大礼,而3个月后套利空间消除,这才真正开始发挥股指期货本身的作用。这像极了当初的权证,先抛出一种新的赢利模式来制造巨大的赚钱效应,此时大多数普通股民是无法理解其中深意的,而当股民用了一段时间弄懂了究竟新事物为何物的时候,其快速赚钱的机会早就错过了。于是,先知先觉的资金赚了大钱,市场赚了人气和规模,管理层也得到了预期的效果,而剩下的一大批埋单者还蒙在鼓里。

明白了这些,其实等同于明白了为什么管理层要推出股指期货。经历了2008~2009年这一波应对金融危机的救市之后,市场迎来了诸多的困难,其中包括超宽松货币政策猛药的副作州、经济结构调整和相关调控对相关行业的负面影响,以及股市要遭遇到的历史上最大的解禁潮(市值高达3.5万亿元,且是大盘股、中小盘个股均有,覆盖面很广)。这些问题都摆在管理层面前,需要被解决。同时在2010年的“两会”上①,管理层已经明确2010年股市的任务就是要给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支持,说白了就是要加速IPO以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很显然2010年股市本身就很困难。那么管理层要如何救市?

此时想必您也明白了,就是要先解决钱的问题。这和当初推出权证一样,将股指期货双向交易制度引入市场,不仅可以解决市场因一直以来没有做空机制而导致的风险控制能力差的问题,而且股指期货T+0、金融杠杆和双向交易特性也都是吸引资金的亮点,能够让资金不再是牛市来熊市去,可以一直留在股市中。只要股市中有了“钱”,那么券商、上市公司、交易所、管理层等各个群体就能够各取所需,市场也会活跃起来;有了赚钱效应,那么场外资金也会源源不断进人,救市任务就完成了。正是基于这样的因素才出现了开头描述的景象:股指期货一上市就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很快就超越了沪深两市的合计成交额。作为股市中的焦点,其创造的佣金费用相当可观。有数据显示,股指期货前5个月就给中金所创造了20多亿元的佣金费用,足见其威力。

总体来看,股指期货上市后,虽然主板市场指数表面上显得不是太强,甚至还因为初期做空出现了一波下跌,但仔细观察个股可以发现,以中小板为首的中小盘个股开启了一波牛市,不仅让中小板指数一路飙升并连续刷新历史高点,而且也使得沪深两市合计超过4成个股的股价超过了6000点位时的价格,只是由于权重股的低迷将这一切掩盖了。总体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再一次拯救了A股,带来了巨大的赚钱效应,也吸引了更多的资金,给A股市场注入了活力,创造了中小盘个股的牛市行情。

鼎盛之年也是市场风格蜕变之年

2006年的牛市,助推基金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基金真正火暴在2007年,这一年也是基金的密集发行年。无论从基金的数量、规模、募集资金额度、投资者的参与度来看,2007都是基金业一个里程碑式的年度。2007年12月210,包括QDII和即将封转开的基金,新基金发行数量再创新高,达到63只,其中新成立的58只基金共募集资金6054亿元,比2006年的4107亿元大幅提升了近5成,基金也成了投资股市的主要力量。

在2006年基金的“赚钱效应”带动下,2007年上半年基金仍然表现出超强的赢利能力,个人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热情空前高涨,基金投资者的队伍迅速壮大。统计数据显示,基金持有人账户总数已超过1.1亿户,估计约有1/4的城镇居民家庭参与了基金投资。基金理财已经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投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生活方式,很多“股民”也因为基金巨大的赚钱效应而转做了“基民”。因此在偏股型基金中,个人投资者的比例迅速上升至90%以上,这宣告了基金散户时代和机构主导的股票市场时代的来临。

由此而产生的基金认购规模也屡创新高,2007年4月上投摩根内需动力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377020)的首次发行便吸引了超过900亿元的认购,创出国内基金新发认购额新纪录。而到了2007年10月份,QDII基金上投亚太优势(377016)的发行更是吸引了超过1162亿元的资金认购,而这样的纪录是如今的基金发行无法企及的。在2010年,基金募集能够过百亿元已经算是成功了,更不要去说突破1000亿元大关了。由此可以说,2007年是基金业的鼎盛之年。

由于市场热情空前高涨,因此管理层审批的基金也是顺势加速,旨在让基金业快速发展,这点从股票型基金的表现也能够看出端倪。在112只股票型基金统计样本中,股票型基金2007年度加权平均收益率为104.56%;其中表现出色的基金前十名中有两只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它们分享了2007年以来沪深指数上涨的牛市盛宴;优秀基金不再是一家基金公司的专利,基金分布进一步分散化,从2007年开始基金的功能性加强,指数型基金、债券型基金、QD11、中小风格基金、红利基金、ETF基金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此外,2007年封闭式基金无疑继续着2006年封闭式基金的饕餮盛宴,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收益率再创新高。2007年的12月21日,沪深两市基金指数当年以来累积涨幅分别达到135.30%和141.65%,远远超过同期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直到现在,封闭式基金依然是笔者在投资中常用的品种。也正是从2007年开始,整个基金业在股市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

1998年以来股票方向基金资产净值与A股市场流通市值比较

(续表)

如表1-1所示,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股票方向基金资产净值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比例在大牛市的2007年12月31日达到32.84%,这是历史上的最高点,说明基金对市场的控制力很强,是主力军,而这之后则是逐年递减,且速度很快。半年后,也就是2008年6月30日,这一占比降至30.20%。2008年12月31日,占比继续降至29.10%。2009年6月30日,该比例迅速下降至21.51%。而随着大小非的解禁(即市场全流通)和市场规模的扩大,2010年6月30日股票方向基金资产净值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比例为14.69%,由此可以预计未来2〜3年内该比例有望降至10%之下。也就是说,基金行业的话语权在降低。

但这并不是说基金不重要了。由于资金总规模庞大,实际上基金对股市、债市的影响力还是很可观的①,只是股市规模快速扩大,造成了基金话语权的降低,但基金类型更丰富了,功能性更强了,给投资者选择和操作的空间更大,对市场的影响也更具体了。当然管理层通过基金审批对市场传达信息的方式也更隐蔽了,这从下面的分析中可以更加明显地体现岀来。

牛、熊市各有英雄

整个2008年,虽然A股市场始终处于单边下跌的态势之中,但管理层却加大了新基金的发行力度,共有108只基金获批发行,创下了基金业近十年来的历史新高。自2001年首只开放式基金成立以来,国内基金市场每年设立的新基金数量呈逐渐上升态势,其中2002-2005年每年设立的新基金数量分别为14只、38只、50只、57只,2006年新基金猛增至90只,虽然2007年只有58只新基金,但单只基金募集金额大增,基金总量仍然实现了高速增长。2007年是巅峰,也是基金风格和市场影响力的转折之年,这在2008年体现明显,因为在2008年发行的108只基金中,有35只是债券型基金,而在2002-2007年的6年间,也只不过获批了26只债券型基金。

由于2008年股市持续下跌,因此股票型基金的募集金额不高,很多新基金甚至连达到2亿元的底线都很闲难,大部分股票型基金的募集金额都不足10亿元,而在2007年,百亿元才只是起步而已。股票型基金遭冷落,但债券型基金却异常火暴,35只债券型基金结束募集,其募集总规模达到1100亿元(占全部108只新基金募集总额的一半还多),平均每只债券型基金募集31亿元。之所以如此,其实是管理层在向市场释放股市风险的信号,由于之前大牛市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股市进人熊市也是一种必然。再者由于A股市场缺乏相应的做空、避险机制,因此大量资金实际上是没有去处的,很多股民只是用就地卧倒来应对风险,因而损失惨重。有牛就有熊,有涨就有跌,这是市场的正常构成,管理层也无法去直接干预,但管理层给了资金一个方向,那就是债券型基金式的避险渠道。

2008年的股市方面,沪指跌幅65.39%,深成指跌幅63.36%,债券型基金成为年内少有的赚钱的基金。受益于债市的走强,债券型基金年内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6.52%。可以说2008年的熊市虽然让大部分的股民和基民很受伤,但却成就了债券型基金的牛市,投资者正是在2008年认识到了原来基金不只有股票型基金,还有债券型基金,在熊市中通过债券型基金赚钱是如此有效。通过2008年年底的收益统计,基民再一次战胜了股民。因为股民大多只采用单一的买股操作方式,而基民们更懂得选择各种不同的功能型基金来

适应市场变化。这样在熊市和调整市中,基民很容易超越股民,实现正收益。

2009年,新基金发行创历史新高,年发行达111只。在基金快速发行的同时,单只基金募集规模差距也不断拉大。换句话说,此时的资金再也不像2007年那样追捧所有的基金了,而是开始有选择性地购买基金了。同时,募集的资金向管理规模较大、历史业绩较为优秀的大基金公司集中,向被动的指数型基金集中。从2009年新基金发行情况来看,指数型基金尽管在数量上不到新发基金的1/5,似乎并不突出,但指数型基金募集总金额却占到当年基金总发行金额的1/3,而且指数型基金的单只发行金额更是远远大于非指数型基金,几近达到3倍。截至2009年12月9日,2009年已发行了20只指数型基金,已经超过了国内从2002年指数型基金诞生起至2008年全部发行的指数型基金的数量19只(如表1-2),而且总规模更是数十倍地放大。可以说,2009年是指数型基金发展之年。

2002-2009年指数型基金情况一览表

管理层之所以加速审批指数型基金,而且是着重放行大型公司旗下的指数品种,就是为了完善市场结构,将资金导向权重股和蓝筹股,这样能够让市场行情日趋理性化。而且,我们看到了2009年涨得最好的恰恰就是指数型基金,

而股市方面也恰恰是指数型基金重仓持有的金融、地产、钢铁、有色权重这"四大金刚”涨势喜人,管理层的意图又一次在市场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蛟龙出海,行情出现

为什么管理层的意图总是能很好地体现在市场中,甚至可以说管理层大力推行的品种都成了该年度中的佼佼者?一切还是源于股市钱规则。由于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市场内资金对相关功能型品种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促使管理层势必增加这类品种的供应量。熊市的时候,通过加大债券型基金的发行以满足市场内资金避险的需求,而一旦市场转强,市场资金需要的就是快速增值,此时指数型基金就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其募集规模、市场走势都会很好,那么管理层加快这类品种的审批,自然就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这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有体现。比如当某一种蔬菜、水果、粮、油、肉等产品出现紧俏行情的时候,国家相关部门就会加大对该类产品的供应,但由于市场对该类产品处于饥饿的状态,所以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增加了供应,但依然会有很多人为了预防继续涨价而大量购买,因而局部的供不应求现象会使价格继续走高,直到整个供应大于需求很多的时候,价格才会被逆转过来。实际上基金也是如此,当管理层持续增加货币、债券型基金品种的数M和募集规模时,说明大资金对后市看淡,因此对避险品种需求较高;而当指数型、ETF基金替代固定收益类基金品种成为新发基金的主要品种时,则预示着资金对后市比较看好,将增加此类品种的采购,那么此时市场风格就有望转为权重股的活跃期。

由于社保资金、保险资金,还有很多稳健资金都是有固定份额投向基金的,其规模往往都在数万亿元之上,其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市场,而且对市场的节奏把握也比较准确。管理层处于全局的高点,也会清楚地观察到市场内大资金的需求(而投资者通常很少去观察这方面的内容,该类数据往往处于普通股民的视野盲区,很难碰触或者说无法监控到,这也是股民总是慢市场一步的主要原因),所以管理层就会提前进行相关基金品种的调节与审批。当管理层密集批复某一类基金时,往往就是某些大资金对该类需求增加的时候,实际上也是股市内风格要发生改变或者是强化的时候,而这一切的背后就是市场钱规则在起作用。

为什么很多股民往往把握不到行情的主线,有些时候即使做对行情,也很难成为大赢家?实际上,这就是因为投资者只是看到了表面,而忽略了市场的钱规则。以前的A股市场只是一个小池塘,所以大资金稍有动作就能体现出来,但随着市场的发展,A股市场规模已经成为世界排名前列的大海了,那么大资金也就如同深海中的蛟龙,海底暗潮汹涌,而岸上、船上的股民却对此一无所知。但管理层可以洞悉一切,其每一步动作都是深思熟虑的,股民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走捷径。因为很多重要的数据我们都很难观察到,即便能够得到,其专业性也过强,分析难度大。而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是,如今行情的风格是什么,配置哪些品种可以让赚钱变得事半功倍。

如今的投资者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有时候需要的就是相关依据的强化,而这样的需求此时就可以通过基金审批的类型和数量来完成。比如2010年的股市行情跌宕起伏(如图1-2):年初因为准备金率的上调打乱了资金运作的节奏,导致在1月份出现了调整;春节后行情逐步震荡走高,但4月份股指期货上市后持续3个月的做空将股指直接打到了2319点;随后经历了7月份的止跌与8〜9月份的震荡,终于在10月份爆发,大幅逼空的走势着实让人兴奋;行情持续了1个多月后,在11月上旬戛然而止,随后又进人了横盘整理走势。这在总体上把握难度比较大,而笔者就利用基金审批这一要素帮助大家把握了年内最重要的一波行情。2010年的上半年股市始终处于一种下跌调整的状态,当时国内基金业总体岀现大幅亏损,总亏损额超过了4000亿元,仅次于2008年上半年,而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也成为管理层主要批复的品种。这说明大资金的主要操作方式是避险,那么此时投资者就应该采取守势,更多地对中小盘品种进行操作。2010年股市的转机出现于第三季度,管理层在继续审批放行债券型基金的同时,开始加速审批ETF、指数型基金、创新混合基金等,而且均是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品种,这种风格上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股市行情也开始慢慢转变。

2010年上证指数周K线图

2010年9月份,笔者综合各种判断认为,基金、机构等主流资金在上半年始终处于亏损的尴尬境地,原因就是市场内的赚钱效应始终集中在中小盘概念股,造成了中小板牛市和主板市场熊市的强烈分化。(当然这也是由市场钱规则所决定的,市场内货币政策由金融危机时的超宽松转变为有调有控,因此市场资金面不足以支撑整个市场。更为关键的是在A股市场全流通进程中,突然冒岀来数万亿元解禁股,并且大多集中于大盘股、权重股上,从而造成了市场资金只能从需求量不大的中小盘个股中掘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面已经有所缓解,并且主流资金急于改变尴尬的现状,势必会有所动作。机构出于年底排名和结算压力就需要进行翻身仗操作。所以,笔者在进一步加强了对该方面的研究之后,认为农业、军工、黄金等二线蓝筹股将有重大机会,主流资金在利用市场的调整重新布局。

但仅此依据还不够充分,笔者需要更多资金方面的动态,于是就对管理层基金审批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管理层还在持续加大对指数型基金、ETF等基金的发行,而且市场上这些品种的募集金额也比较可观,这说明市场真的要岀现风格上的转变。于是笔者就根据一系列的市场资金分析,得出了结论市场行情将在近期出现变动,市场风格将导向主流资金调仓布局的二线类品种。2010年9月份市场虽然还处于调整中,但实际上资金已经暗度陈仓地在布局,那么国庆长假后的第四季度行情将非常值得期待。由此笔者撰写了《从管理层意图来分析长假后行情特点》一文对此进行提示:“此时股民要做的就是两个操作:要么直接对以黄金为首的稀缺资源股、农产品为首的农业股、军工股等二线蓝筹股布局操作,要么直接配置封闭式基金以及50ETF为首的指数型基金。”结果,如笔者所预想的一样,国庆节后行情一飞冲天,短短几天内指数就从不到2600点直接冲过了3000点。在此期间很多股民和资金都错过了该波行情而踏空,但笔者以及看笔者博客文章的投资者则很好地把握了这波行情。就连涨幅稳定的封闭式基金也成为市场中的赢家,这就足见股市钱规则的威力了。

或许有些人会说,2010年国庆节后行情有一定的突然性,因为有外盘因素的刺激。但实际上持续的上行走势,说明资金早就作好了准备,否则即便外盘刺激,持续时间往往也只是1~2天。而且从随后公布的第三季度基金持仓数据来看,2010年9月份就是主流资金大幅加仓、调仓布局的时间,而管理层加大指数型基金等品种的批复早就暴露了这些重要数据。因此,把握市场钱规则,你就把握了市场行情的脉络;把握管理层的意图,你就可以更接近市场的真相。

别再让赚钱良机溜走

实际上,无论是权证、股指期货,还是我们熟悉的基金,管理层每推出一个新的投资品种都是具有深刻含义的,而并非是很多投资者想象的那样可有可无。每一项股市新政、新品种都会影响到市场内外“钱”的进出,从而影响市场多空转换的方向。尤其是在如今的双向交易时代,钱多了并不等于市场就会涨,而是市场赚钱的机会就会增加。做空赚钱还是做多赚钱,这就需要投资者研究管理层推出的新政或新品种的深意了。这看似复杂,实际上却很简单,只要你明白各路资金都是为了赚钱而来,那么按照这个思路去分析,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去平衡各群体的利益,最后就能够得到一个客观而准确的答案。按照这个方向操作,获利是水到渠成的。所以笔者建议,无论你的分析能力如何,你首先都应该对股市新政以及市场中资金逐利的特性抱有足够的敏感度(笔者博客实际上每天都在进行这样的积累,可供股民参考),因为每一个新品种初期必然会造就一波赚钱的黄金期,当你能够看透这一现象的时候,你距离成功就已经很近了。

有时候虽然我们可以获利,但并没有把握整个行情中最核心的部分,这也就是说没有抓到上涨最多的主线。那么如何能够抓到这些牛股,从而赚得更多呢?肯定要去把握市场中大资金的走向。但由于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如今的大资金如同深海中的蚊龙一样,很多行动是投资者很难察觉的,而此类数据往往也过于专业。如何解决这个瓶颈?笔者认为,对普通股民来说可行的方法是对管理层关于基金审批的类型、速度和募集金额量进行研究。因为管理层是掌握大量数据并进行详细分析的,是从全局角度去进行各种操作的,因此其视野远高于股民,对大资金的掌握也更准确。当大资金根据市场节奏对某种风格品种需求较大的时候,管理层就要加大此类品种的供给,以满足大资金的要求,这就会在基金方面留下很多的痕迹和线索。股民可以通过对此进行研究,并配合其他综合分析来获得更多的收益,轻轻松松地把握市场热点。

分析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快速提高的,但对机会的敏感度则需要长期培养,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受益终身。实际上本节介绍的股市新政中蕴涵的钱规则就是在帮投资者开窍,让你能够看到更多,了解更多,你获利的机会也就更多。这虽然不是获利的必要条件,却是在股市中赚钱的一条捷径。笔者希望大家好好体会本节内容,或许你现在还并不理解,但在未来某一天的操作中,你会恍然大悟,从而进人获利高速路。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