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效应”的机理
无论散户还是专业投资者都有从众的倾向。前者可能缺少信息独立研究或者分析判断能力,而认为既然大家都在买某只股票,不可能都是傻瓜,也可能是别人掌撣了更多信息,特别是散户愿意依赖专家的分析和建议,形成了买的人越多就越有人买的正反馈循环。至于专业投资者,如基金经理,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出现名誉损失,他们有模仿其他专业投资者的动机。如果许多基金经理都采取同样的行动,“羊群行为”同样会发生。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离不开群体,从众行为来源于人类的归属需要。个体如果与群体不一致的话,不安全感会增加,甚至产生恐惧并改变自己的不合群行为。心理学研究还证明,群体心理具有很强的情绪性、煽动性、暗示性与排他性,个人很难不受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感染和影响,很难特立独行。事实上,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只是在少数情况下(如市场反转的时刻)是错误的。但是,要做到不育目,动态地把握“众”的取向与变动,及时作出合适的应对,是高超的技艺。
如何与众共舞又不失去自我,需要了解羊群效应从生成到走向灾难的进程。丹麦理论物理学家伯.巴克( Per Bak)建立的“自组织临界状态”理论是一个很好的模型。巴克的沙堆比喻同样适用于解释股价的运动机制。假设将沙一粒粒堆在一个大平台上,刚开始的时候,沙子落得到处都是,慢慢地却形成了沙堆(股价形成了上涨趋势)。随着沙的堆积,沙堆的侧面变得平滑,最终沙堆无法堆得更高(股价到达高点),沙粒落到最高点的时候就会直接滚落。巴克指出沙堆是自组织的,没有人可以决定任何一粒沙的位置,每一粒沙受到其他无数沙粒的影响。当沙堆到达了最高水平时即到达了一个临界点,”处于不稳定的边缘(价格顶部)。再加一粒沙子,就会导致一个小崩溃,沙粒沿着沙堆的侧面滑落,直到遇到了一个稳定位置时才会停下(股价下跌) ;但也可能撞到其他不太稳定的沙粒,引发更多沙粒滚落形成雪崩(股价形成恐慌式大跌),-直到所 有不稳定的沙子都落下 了为止(形成价格底部)。
我们研究从众行为,最关注的是临界点在何时出现、有何特点,以及如何防范。行为的自组织性决定了趋势一日形成,便无法阻止,因为人们喜欢用近期趋势推测将来,造成行为的自我增强。所以,作为投资者,关键在于明智地、及时地全身而退。
在股市中,一般情况下都是研究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影响。然而,在现实中,也有很多多数人受到少数人意见的影响,转而采取与少数人一致的行为。人们从心理上趋向于从众,但也知道大多数人的意见未必正确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市场反转发生之前,有些投资者开始反向操作,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少数人的看法,逐步形成了相反的走势,这就是众从现象。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斯科维西最早对众从现象进行了研究(1966)。研究发现,要发生众从行为,多数人群体也应该具有三个特征:内部意见分歧.内部缺乏群体凝聚力以及信息不完全。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多姆斯( 1970)研究表明,当少数人群体中有权威人物参与时,提高了可信度,使得影响力大大增强。D多姆斯还发现,松散群体相对凝聚型群体而言,更容易发生众从行为。由于股市中的信息不完全,投资者对股价的判断往往不确定,此时若权威人物或身边朋友发表与其不同看法时,容易改变原来的看法。
国内也有人用房间里开灯关灯的比喻来类比市场反转时的情形:
一只股票为什么涨?因为不断有人愿意更多地买进。当你早早地持有并乐滋滋看着财富增长时,你是一个多头,更是一个潜在的空头。因为无论你坚定地准备持有多久,你最终必然有卖出兑现的一刻。当一只股票不断有人追买而上涨,其实也是在快速消耗它的买气。随着价位的高升,追高者会越来越少,而已持有者却形成了巨大的获利盘,当股票翻上数位甚至更高时,这种巨大的获利盘是惊人的。一旦形势稍有变化,向下杀跌的每个价位都可以被接受。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行情缓缓翻转,然后突然地连续杀跌,迅猛而快速,伴有数个甚至更多的跌停板。所以,当你持有某股并盈利丰厚时,其实是个危险的空头,因为你对该股票的贡献最多也就是维持现状,已经无力或无意再高位追入了。而你对潜在空头却能作出最大的帮助,光获利平仓就代表沉重的卖压,更别说可能还有的做空了。
你既如此,那么也就不难理解你身边那位和你一样的坚定看好者X了。X一样坚定地看好该股,因为他早就买入,并坚决地持有至今。他还会持有下去,直到某些事动摇他的信心,使他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空头。如果市场中大部分精明人士都唱多该股,那么请问,看空者何在?没有看空者,何来后续的买盘(涨到高位的买盘通常都来自早期看空者的追多及被轧空者的平仓盘)?没有买盘即停止上涨,少量的抛盘却动摇股价,并动摇持有者的信心。当越来越多的盈利者兑现他们的利润时,巨大的雪球从山坡上滚下。
股谚说得好:“空头不死,涨势不止。”那么空头死了,又会怎样呢?
多、空并不绝对,而更像我们使用的开关。当你按下"开”时,灯亮了,你是亮方,但你又是个潜在的暗方。一个房间内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无数个灯泡,每个人都握有一个开关,人们以亮或暗的多少来决定“亮”是对的还是“暗”是对的。当一盏盏灯被按亮时,每多加一盛“亮”灯就证明了“亮”更正确,也就催促着更多的“暗”者去按亮灯,亮灯越来越多,早期按开关者不停地欢呼雀跃,更多的“暗”者沉不住气也按亮灯,没按者寥寥无几。
当最后一批“暗”者投诚后,市场上似乎已很少有没亮的灯了。此时的市场仿佛静止了,多空在高位平衡了。然后,一些先知者开始关灯退出了,他们亮得够久,获利丰厚。而越来越多的亮者无法忍受没有更亮的局面,开始关灯,一盏盏灯熄灭了。很快,这形成了一种潮流,随着更多的人加入,一大片区域“暗”了下来。当然也有些早期关灯者,认为已经够暗了,于是又重新打开了灯,但这已经抵挡不住按“关”的潮流,“暗”变成一种趋势,“亮”者一个个投诚过来,直到亮灯者寥寥,世界一片漆黑,一场大变革可能又在酝酿。
上面这段分析抓住了股价动力的源泉在于多空之间的博弈,并明确指出当多方无力再推高股价时,必然会发生市场反转。多方和空方一直是处于角色转变中,不变的只是价格运动的规律,即涨跌交错进行。每个投资者手里有一个开关,按开时他是多方,按关时又变成了空方。唯一不变的是,作为投资者只能不断变换着按动开关(否则就算不上是投资者,而是旁观者了)。而股价的波动就像是闪耀的竟虹灯,从暗到明,再由明到暗。
我们也可以用从众一众从一从众这个循环来解释:当股价不断上升周围人不断购入股票时,投资者会受市场人气的感染,也加人到购买股票的群体中去。这是从众。当股价上升到某一个点时,此时有一小部分人开始意识到股价高得不正常,开始抛售,这一小部分人的意 见会引起周围的人思考,此时如有一个市场不利的消息,大家会纷纷采纳这小部分人的意见,开始抛售。这是众从。股价的下跌,引起更多的人抛出股票,股价继续下跌。这又是从众。当下跌到一定程度时,某些聪明的投资者会意识到已经跌得差不多了,开始进入,这一小部分人的意见会逐渐得到加强,股价开始有无止跌的倾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赞同那一小部分人的意见,纷纷介人,股价又开始节节攀升。这又是众从。当股价不断上升会有更多的人看好股票,于是股价继续攀升,到一.定点后,又下跌,就这样周而复始。市场趋势因从众而被加强.因众从而发生反转,构成了股市波动的动因。
群体行为的后果是,作为群体成员要比他们是独立个体时规避风险的能力差。研究表明,与一群其他投资者共同行动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信心去涉足本来可以规避的风险。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人们难以获得信息与洞察力,所以,许多人或者绝大多数人会加人可能获利的那一边,并仿效那些专家的行为。关于心理学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金融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所谓“技术分析”。这相当于以心理学现象为基础进行市场预测的计算机模型。这些模型可能在较早的时点上发现主要的转折点,但也可能引导使用者去跟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