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虽然出现强势震荡格局,但生猪养殖、鸡鸭等禽类品养殖股的表现却略强于指数走势,代表公司圣农发展、温氏股份、特原股份等公司股价震荡市中表现稳定。随着温氏股份、益生股份等公司陆续公布靓丽的半年报业绩预告,预期禽畜养殖类公司在基本面支撑下不排除有进一步表现机会。
疫情未灭,猪肉供应仍趋萎缩
对于今年的养殖股来说,最大的影响因素莫属“非洲猪瘟”问题。疫情报告显示,近期全国各地仍陆续有疫情发生的情况,如本周四湖北省团风县就发现了非洲猪瘟疫情,这说明猪瘟疫情在短期内还难以清退。疫情的存在对生猪养殖户来说,不仅导致生猪出栏率的大大下降,且也导致养殖户们补栏意愿并不强烈。
有业内人士统计,在非洲猪瘟因素影响下,北方目前去产能幅度较明显,在50%~60%之间,部分地区甚至达到70%。而在疫情的持续下,养殖户的补栏意愿明显降低,进而使生猪存栏数在短期内很难迅速回升。然而,猪肉的需求却是相对刚性的,在生猪供给萎缩后,产品价格却出现了明显回升。以6月为例,全国猪肉平均价格由5月31日的15.51元/公斤上涨至6月29日的17.35元/公斤,涨幅11.86%,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
行业分析师推测,年内猪肉价格还有望达到30元/公斤。正是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对猪肉有一定替代效果的鸡鸭禽肉价格也获得一定提升,这对于相关鸡鸭禽类养殖企业而言,是提升业绩的大好机会。
波段性机会特征突出,长期上升概率不大
不过,无论是生猪养殖类个股,还是鸡鸭禽类养殖公司,未来的投资机会仍不宜看得过高,目前的市场机会仍以波段性为主。原因是,目前的A股缺乏清晰的投资主题,生猪价格上涨所带来的价格涨升主题和迭加半年报业绩大幅增长的利好情况虽然容易获得市场参与者的关注,吸引一部分喜好业绩炒作者关注。但是就长期趋势来说,以鸡鸭为代表的禽类养殖、生猪为代表的畜类养殖,周期性还是较为突出的,在工业化的养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下,周期有缩短的趋势。
比如说在散养状态下,鸡、鸭的生养周期一般在5至6个月。但在工业化标准养殖环境下,生养周期往往会降至60天甚至更短。所以,一旦鸡鸭价格上涨,就会引发大规模的复产,产品价格随之降低。对于生猪养殖来说,虽然时间相对长一些,但在现代化养殖环境下,传统养殖周期下的8个月已迅速降至6个月左右。养殖业周期的越来越缩短,说明养殖类个股并不是长线持股的品种,只宜做产品价格上涨周期的短线主题性投资。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猪肉占CPI权重较高,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强、需要货币政策予以逆周期调节的大环境下,过高的CPI将抑制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而且,CPI过高也影响着民众满意度,所以,抑制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也是相关各方需要群策群力的大事,通过提升禽类供给量、猪肉调拨、释放冻储肉,以及进口猪肉等手段压制肉价上涨。因此在多种原因下,无论是禽肉还是畜肉价格上涨周期仍不宜过于夸大。
养殖工业化趋势明显,消费品种属性或可期待
当然,随着规模化养殖趋势的形成,无论是鸡鸭等禽类养殖,还是生猪为代表的畜类养殖,渐渐有了工厂里的产生线的工业化雏形。尤其是一些大型规模养殖基地,养殖区的清洁程度、人员的进出消毒要求,丝毫不亚于医药等行业的生产车间。因此,它们对外围的疫情免疫能力逐步增强。如此大规模的密闭型的养殖基地持续扩张,无论是鸡鸭等禽肉还是猪肉,就如同奶业、调味品等消费类品种一样,具有了消费属性。此时,品牌属性或者说品牌就成为了一些养殖类上市公司未来业务成长的护城河。
护城河问题在生猪以及肉制品加工领域的产业链上其实已经有所体现的,比如说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生猪品牌属性已有所增强,且它们的规模化养殖趋势较为清晰,因此,一旦疫情传播力度减弱或消失,它们可以迅速补栏,从而把握产能回升的业绩提升契机。故,此类个股有望成为未来的冷鲜肉品牌代表,值得跟踪。再比如说在肉制品领域,上海梅林、得利斯、双汇发展等个股的表现也可期待。另外,对于动物保护产业链、饲料产业链等龙头品种也需要及时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