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的例子很多。国有企业养着一大批人,这就导致高成本。而且,办事的程序繁杂也会加大业务成本。民营企业没有这些麻烦,而且对“跑冒滴漏”的控制通常好一些,因此总的成本就比较低。欧美的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经常通到工会的阻力。小电视1台跟大电视台比如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相比,因为观众和订户不多,所以没有实力转播大型的足球赛,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有些行业前期投入巨大(固定成本高),因此形成一条很宽的护城河。比如,收费公路、港口、机场和快递公司(UPS,FedEx)等。
还有一类企业实际上是自然垄断。比如,华盛顿邮报集团巴菲特的爱股)下属的在美国一些中小城市(如爱达荷州首府博伊西)经营的有线电视业务就很有钱赚,因为这些城市不大,只能容纳一个有线电视运营商。
我认为,零售业和餐饮业都是很不容易做生意的行业,因为它们没有护城河的保护。客户太容易叛逃叛逃的成本太低。不错,星巴克很成功,但这是例外,而不是规律。股票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明智的人不能把钱放在小概率的事件上。这些年,中国零售企业的表现都很优秀,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水涨船高:当零售额每年以双位数增长的时候,很容易取得好的成绩。但这不能与中长期内关于护城河的分析混为一谈。这就好像在大牛市的情况下,张先生炒股赚了50%的回报一样。运气跟水平还是有点不同的,水平可以理解成为长期持续的运气。10年前,有些电脑和手机的生产商大赚其钱,很多人误以为那些行业有很高的进入门槛(护城河],当然实际上是没有的。现在,水位退下来了,我们看得比较清楚。
我认为,有护城河的公司理所应当有很高的资本回报率。如果没有,我们要找原因,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护城河的保护。反过来,有些公司在最近几年有很高的回报率,但这也许完全是因为阴差阳错或者运气,或者因为某个正在消逝的原因。我们一定要把那个实实在在的原因找出来。否则就是骗自己。总之,高回报率是判断有没有护城河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寻找有护城河保护的公司很重要。但时过境迁,我们要注意护城河的干渴。如果优势在消逝,我们要勇于承认,甚至穿城逃跑监管制度的变化、消费者胃口的改变、替代产品的出现都可以摧毁护城河。
一个公司有没有护城河,护城河究竟有多宽,这是一个很主观的判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这种思维方法和逻辑对投资很有用:分析护城河只是为了帮助长期投资者,对于短期炒作的人没有用处。作省多尔西有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读公司的年报比分析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讲话重要100倍。看报纸和互联网上对股市和新闻的评论没有太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