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票据的经济价值有什么?
中期票据的经济价值是量体裁衣式的设计。中期票据最早的功能在于从期限上弥补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的空档。随着市场的发展,中期票据在灵活性方面的经济价值日益体现出来,与公司债券相比,中期票据能够为筹资者和投资者提供量体裁衣式的设计。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适时选择中期票据发行的期限、利率和规模,从而不仅节省了财务成本,而且也极大地便利了资产负债表的管理。在美国市场中,中期票据的这种好处对于财务公司非常重要,因为财务公司的资产方主要是汽车信贷、设备租赁、循环信贷(信用卡贷款)等,这些资产在期限和利率方面容易随经济景气和市场供求环境发生波动。
对于这些易变资产,发行期限、利率相对固定的公司债券会导致企业负债方难以与资产方相匹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财务公司主要依靠发行商业票据来匹配易变资产,而商业票据的缺陷也很明显:期限太短、发行方式单一。自90年代初开始,中期票据开始替代商业票据:1993年财务公司发行的商业票据余额和中期票据余额分别为149l亿和785亿美元;到2004年,商业票据余额微微上升至1639亿美元,而中期票据则翻了4倍多,达到3018亿美元。目前,财务公司已经稳定地成为中期票据市场最大的发行人,其发行余额占全部中期票据余额的比重基本维持在40%~50%左右。除了财务公司这种金融企业之外,中期票据也是非金融的重要融资工具。
但在这个市场进行融资的非金融业同公司债券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发行企业的评级看,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的发行人都是以投资级(穆迪评级公司的BBB级及以上级别)为主,但是,发行中期票据的非金融企业的评级显著偏低。例如,在2004年发行中期票据的非金融企业中,各档次评级占全部中期票据余额的比重为:AAA级4%、AA级9%、A级45%、BBB级31%、BB级5%、其他6%,而同期金融企业的评级分布为:AAA级33%、AA级26%、A级37%、BBB级2%、BB级0.5%、其他2%。由非金融企业的这种评级分布可以推测,如果说公司债券主堕是针对大型、优质企业,那么,中期票据则更加适合中型企业。
对此,一个理论上的解释是(Guedes和Opler,1996):大型优质企业可以便利地通过短期商业票据和长期公司债券融资,但是,对于资质稍差的企业来说,既不愿意发行短期的商业票据,也没有能力发行长期的公司债券。就前者而言,这是因为这些企业经营风险较大,短期融资可能会导致无效率的清偿;就后者而言,这同投资者不接受这些企业有关。
用期限来解释企业的融资行为固然合理,但这显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中期票据的灵活性赋予融资者一个极大的好处:细分客户,从而扩大潜在投资者群体。
例如,在一个中期票据发行计划中,企业可以针对流动性偏好较强的客户发行期限较短的票据,同时针对中长期投资者发行期限较长的票据。
这种通过细分客户、扩大投资者群体的功能非公司债券可为,这也正是许多企业偏好发行中期票据的主要原因。
例如,美国学者(Crabbe和Turner,1995)的实证分析表明,同一家企业发行的期限相同的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具有相同的发行利率——这表明中期票据在发行成本上并不比公司债券优越,而企业之所以会同时发行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其理由只能在于后者拥有前者所没有的灵活性。
无论如何,中期票据能够对筹资企业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它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量体裁衣式的金融工具,而这种功能通过投资银行的“反向调查”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并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活动形式——“结构金融 (Structurect Finance)。
在传统的资本市场中,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所扮演的角色是被动和消极的,它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投资者推销企业发行的标准化证券。结构金融活动则不同:投资银行先去了解投资者在期限、收益和风险等方面的偏好,然后将各种资产(银行贷款、股票、债券、实物资产等)集合成原始资产(池),再利用衍生品对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特征进行重新构造,最终形成符合投资者要求的新的证券——结构票据。显然,在活动的整个流程中,投资银行的角色是积极和主动的。
结构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是90年代后期中期票据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不仅便利了企业的筹资活动,更关键的是,它为投资者提供了各种形式的量体裁衣式的投资工具。例如,当投资者预期未来货币市场利率将持续下跌、利率期限结构可能变得更加陡峭的时候,投资银行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个反转浮动利率票据(inverse floating rate note)。再例如,当投资者对股票价格预期具有严重分歧的时候,即一部分投资者认为未来股价会上涨,而另一部分则认为至少不会上涨那么多,投资银行可以针对看涨的投资者发行牛市票据,而针对看跌的投资者发行熊市票据。
由于中期票据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的重要载体,也是金融企业进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的重要工具,这就必然意味着,在这个市场中,金融中介机构所扮演的角色要比非金融企业重要得多。换言之,尽管非金融企业也依靠中期票据市场获得适当的融资,但是,推动中期票据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来自于金融部门。以美国市场为例,在1993年,非金融部门发行的中期票据余额占全部中期票据余额的比重尚有40%左右,l999年下降到20%强,到2004年降至20%以下。与中期票据相比,公司债券显然是非金融部门从事长期债务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非金融部门发行的公司债券余额占全部公司债券余额的比重一直稳定在50%左右。如果从中期票据的年度发行量来看,非金融部门的占比就更小了。1995年非金融部门发行量占全部中期票据发行量的比重只有20%,到2004年,该比重更是下降至微不足道的4%左右。
中期票据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期票据的发展潜力可谓巨大。作为直接融资的工具,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直接融资的手段,为改变我国目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失调状况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维护金融整体稳定,促进金融市场全面协调发展。
1.中期票据的优势
与其它融资债券相比,中期票据灵活的发行方式主要体现在交易商协会核定发行注册总额度后,发行主体在2年的有效期限内,可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信用市场利率的波动以及投资者的需求等因素,自行确定各期票据的发行进度和规模、利率形式以及发行的期限结构,更能全面满足发行主体多样化的筹资需求。
注册制度,发行便利。中期票据采用注册制,审批手续相对简单,发行效率明显提高。
可免担保发行,节约融资成本。中期票据凭借公司自身信用发行,无须担保。在融资主体信用状况相当的情况下,发行中期票据的综合财务成本低于同期贷款利率2个百分点左右,财务成本节约显著。
余额管理,操作灵活。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实行余额管理,最高不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发行人可根据市场利率、资金供求情况和自身需要在额度内自主确定每期发行数量、发行期限,择机发行。
资金用途广泛。中期票据募集资金可用于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补充经营资金,扩大经营规模。
优化公司财务结构。发行中期票据可提高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对财务结构和债务结构具有优化作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合理配比,有利于企业建立更加合理、稳健的融资结构,避免信贷紧缩的时候,企业融资困难。与权益融资需要“分红”相比,中期票据利息支出产生的抵税效应更可提升企业的价值。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中期票据实行公开市场发行与交易、外部跟踪信用评级、定期信息披露等机制,对企业的治理和规范运做形成良好的约束,适度的直接债务融资可以促使管理者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建立资本市场信誉。通过发行中期票据,定期披露财务信息,公司可在金融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为持续融资、其它借贷融资和长期债券融资打下信用基础。从国际经验来看,只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才能进入债券市场融资。因此,发行中期票据本身就是公司实力、信誉的最好证明,意味着发行人跻身于中国优秀大企业的俱乐部。
2.目前是中期票据大发展的好时期
2008年9月份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将长期低迷。各国央行大量注入流动性的同时,接连降低利率。
国内情况亦不容乐观。当前中国经济的回落是国内国际经济作用相互交织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周期的必然。为了应对本次下行周期,货币政策转向放松,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将试图推动投资增长。
从2008年9月16日起,人民银行6年来首度降息,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5度降息,累计幅度达到2.16%,实属历史罕见。目前人民币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2.25%,5年期贷款利率为5.76%。目前我国CPI等物价指数未来仍有下降趋势,利率处在下行通道,但当前利率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据统计,中国央行历史上利率低点出现在2004年,当时,人民币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98%,直至2004年10月29日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至2.25%)。
我们预计,当前人民币利率虽有下降空间,但是调整的余地已经不大。按照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的说法,人民币利率当前处在“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位,这其实是一个利率政策调整的信号。可见,虽然人民币利率当前处于降息通道,但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同时为了防止一段时间以来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日后通货膨胀的压力,人民币利率可能将会在下半年波动,不排除会逐步走高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正在进行或者酝酿注册发行中期票据的工作,可以预见的,是中期票据将迎来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