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采取最近的贸易措施之后,中国决定不对美国输华大豆进行报复,使这一措施被留作后备手段;如果中国动用这一手段,那将肯定会伤害美国农民和中国消费者。
中国在上周五宣布的报复性关税(涵盖的类别包括坚果、猪肉和钢管等)经过仔细斟酌,力求使其不太可能损害国内消费者的利益。的确,猪肉等许多产品在中国已经供过于求。
针对美国输华大豆发起报复,将对美国农民产生重大冲击,这些人有很多居住在投票支持特朗普的几个州。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市场之一,去年进口了价值140亿美元的这种农产品。中国消费的大豆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从美国进口的。
“大豆是最后的手段。你不会从你最大的一颗子弹开始,”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Beijing Orient Agribusiness Consultants)的分析师马文峰表示。“如果爆发真正的贸易战,他们会推出针对大豆的措施。那真的会刺痛美国。”
中国意识到,对大豆征收关税或限制进口,会提高中国的食用油和其他家庭基本用品的成本。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商——新希望集团(New Hope Group)负责人刘永好表示,针对大豆进口的任何长期行动都会导致中国通胀上扬。他说,原料价格上涨会影响饲料价格,最终影响到中国的所有人。
中国之所以能够留有后手,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季节关系。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中国主要进口南美的大豆收成,使中国获得无需依赖美国大豆出口的六个月时间窗口。这可能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中国从针对美国大豆的报复行动中获取最大象征价值。
但最终而言,中国将不得不再次购买。“现实是会有很多摆姿态的动作,很多玩具被抛出童车,”美国谷物交易商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rcher Daniels Midland,简称ADM)的全球贸易总裁加里麦奎根(Gary McGuigan)在美国宣布对华关税之前表示。“但在某个时候,美国仍会输出这些豆子。”
中国可以选择增加从今年大豆丰收的巴西进口,尽管阿根廷的旱灾减少了该国的一些正常供应。麦圭根说:“他们(中国)将买不到他们需要的所有大豆。他们仍将不得不来找美国。”
这就把话题引到了中国的第二个优势。
中国拥有世界谷物储备的一半以上,这些谷物是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下来的。国内饲料企业更愿意购买新鲜收割的进口产品,但是针对美国谷物的更高关税可能会迫使企业使用现有库存,这使中国能够在关税对峙中坚持更久。
这也可能意味着,中国可以把针对谷物进口的干预措施说成是回应贸易挑衅,但实际上此举也意在把过剩供应挡在本国市场门外。
对特朗普来说风险在于,他的贸易措施所引发的报复,最终将损害在2016年总统选举中以压倒多数支持他的几个州的农民。
对美国而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中国此前的政策——为国家储备购买过剩的谷物——推高了价格。这刺激了美国农民扩大生产,使他们在最重要市场需求下降面前更加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