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最近多次表示,货币政策要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当前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支持机构投资者和个人购买,上市公司股票。戴相龙行长的讲话向我们透露出这样一种信号:更多的银行资金将合规有序地进入资本市场。
近年来,中国虽然提倡逐步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差强人意。证券市场10年来筹集资金近8000亿元,但贷款却增加了8万多亿元。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和商业银行改革的滞后制约了货币政策传导,使中国为应对通货紧缩趋势而采取的扩大内需的方针难以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作用得不到应有体现。
目前,中国城乡居民储蓄达8万多亿元。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亟需拓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渠道,让更多的银行资金通过合规的渠道进入资本市场。有业内人士指出,储蓄资金一直被视为股市重要的潜在资金供给,但同时也应让银行信贷资金合规有序进入股市。
事实上,在股市上涨的过程中,已存在着银行信贷资金(尤其是短期贷款)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流入股市的情况。据央行调查,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形式有战略投资、个人信贷、循环存贷、股票质押贷款、银证通透支等不下10种。但仅靠建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密不透风的“防火樯”来封堵不是有效的办法,在监控风险的前提下疏导才是正路。
中国证券业协会副理事长卢克群最近指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两市之间的资金流动是一种客观规律,人为堵截难以奏效。他认为,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不一定就有风险,只要政策法规健全,管理得当。从发展趋势看,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合规渠道会越来越宽,比如开展信用放款、发放授信额度、让证券公司开展并购业务,甚至成立专门的机构开展对资本市场的融资等。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许健也曾表示,任何股票市场都存在银行资金的进入问题。近几年,中国股市波动较大的一个原因是银行资金缺乏控制地流入和无条件地流出,每次撤走银行资金都引起市场资金链条断裂和股市剧烈波动。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进入股市的银行资金名不正言不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没有对接,也没有较为周全的计划引导资金进入和退出。
目前,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正规渠道只有两种:银行问拆借和股票抵押贷款。截止到2001年10月,进入全国银行问同业市场的证券公司为18家,证券投资基金达37家。2002年3月,戴相龙透露又批准了几家证券公司进入拆借市场。可以相信,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公司实力的增强和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拆借市场中必定会有更多券商、基金的身影;随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沟通渠道的畅通和日益融合,银行资金合规有序地进入证券市场的途径将会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