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适应国际金融一体化的需要。从世界范围看,80年代以来,股票交易日益具有全球化的性质。在世界各主要金融中心的证券交易所中,外国上市公司的数量日益增加。如日本,1973年12月18日,第一家外国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1990年,外国上市企业达119家,平均每日外国股票交易量为34.9万股;伦敦证券交易所外国上市公司有604家,占全部.上市企业的32.4%;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有551家,其中外国公司有231家,占41.9%。同时,国际债券也发展迅猛,1975年,国际债券发行额为199亿美元,1980年达到420亿美元,到1987年,国际债券发行额竞达到1733亿美元。与证券发行市场的国际化同步,国际二级证券市场的跨国流动也显著增强。以美国为例,1980年,外国投资者在美国股票市场的交易额为750亿美元,1991年达到4113亿美元,年递增16.6%;美国在海外股票市场投资也迅速发展,1980年,美国的海外股票额为179亿美元,1991年则达到2731.6亿美元,年递增28.1%。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加深,从事证券业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业务也在全世界扩展,跨国证券公司发展较快。如日本证券机构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和办事处达256家,外国证券机构在日本设立的分支机构有180家。而美国的投资银行美林集团管理的客户资产总值达4760亿美元,销售网覆盖29个国家,在世界各地设立466个办事处,1992年,在全球包销的股票及债券达到了1508.1亿美元。1987年,英国国际证券所自动报价国际系统与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联通,国际股票市场已形成24小时不间断营业的全球化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实行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
2.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趋势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国际交往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扩大,证券市场作为资金的筹措和流通的场所,也必然随之加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联系,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部分,使国内资金能够在更广阔的市场中优化配置。自8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领域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就是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投资变得日益重要和活跃,并且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式也已从过去的债务融资为主转向股本融资为主,为适应这种潮流的转变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加快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一则为满足外商通过购买股票投资中国企业的要求提供条件;二则借助国际证券市场,能迅速筹集低成本的资金,特别是利用股票市场吸引外资可不必承担还本付息义务,又不增加国家外债的负担,拓宽了利用外资的渠道。
3.国内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需要。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可以加快中国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国际化的步伐,学习和借鉴国际证券市场的经验,制定统一的市场法规、会计原则、评估办法、证券发行和交易以及市场的监督管理条例,使市场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运作,保证并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4.有利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金融业的发展。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必然要求各种金融措施的配合,如外汇政策、财务会计制度、银行业的服务等,从而加快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尽快建立新型金融体制,带动金融业的发
5.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中国企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等,可以提高企业的国际声誉和知名度,在国际市场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2)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扩大业务规模,实行规模经营,从而更多地以实力与国外大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展开竞争;
(3)有助于企业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推动企业实行跨国经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经过数年的实践,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奠定了进一步实现国际化的现实基础,主要有:①中国一些金融机构已在海外设立了许多分支机构,积极参与了各种国际金融活动。②一些外国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已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开展业务。目前,在中国已有49家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有29个国家和地区125家金融机构在中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设立了40家分行和220个常设代表处。③证券融资的发展日趋国际化。④国外金融证券业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持欢迎态度,对其充满兴趣和信心。已有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设立了“中国基金”,许多国外养老基金、退休基金、保险基金等投资基金都纷纷表示有浓厚兴趣,准备对华投资;而国内公司也已开始组织境外的中国投资基金。⑤在技术、信息方面,中国证券业电子化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