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英国两大生物技术公司——细胞技术公司(CELLTECH)与粒子螟旋藁科学公司(CHIROSCIENCE)宣布合并。合并后的企业集团将成为欧洲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人们预计这次合并将为过于分散的欧洲生物技术的重新整合开创一个新纪元。新的企业集团将拥有一种市场前景非常乐观的成药——局部麻醉剂卡罗卡因(CHROCAINE)的生产经营权,还拥有两种已进入研究开发后期的候选新药和8条已经投资运营的生产线工程。
这次合并采用两家公司相互换股的方式进行,即以每62股细胞技术公司的股票交换100股粒子螺旋藻科学公司的股票。新的企业集团总资本市值高达6.96亿英镑。细胞技术公司的股东持有新公司52.4%的股权,有关并购还需经过双方公司董事会的同意,如果新公司没有削减费用预算的计划,那么这家公司将形成具有400名研究家、年度研究开发预算费用达5100万英镑综合开发实力。
两公司合并后,原细胞技术公司总裁彼特·菲尔勒(PETER-FEILER)将掌管新的公司。新公司的非执行总裁约翰·杰克逊(JOHNJACKSON)与执行总裁彼特·阿兰(PETERALLEN)也都来自细胞技术公司。原粒子螺旋藻科学公司总裁约翰·帕德菲尔德(J0HNPADFELD)退下来后担任了新的企业集团下属的一分支机构负责人(即由英国与挪威合资的一家生命科学公司)。约翰·帕德菲尔德接受了这一工作安排,实质上已为这次并购行动扫清了障碍。
粒子螺旋藻科学技术公司最近还宣布,在2002年英国药品集团与瑞典阿斯特·热尼卡(ASTRAZENECA)反托拉斯集团合并后,选择该公司作为卡罗卡因的市场营销合作伙伴。帕德菲尔德博士表示,卡罗卡因在美国的销售将通过潘德尤·弗尔码(PUR-DUEPHARMA)公司进行;在日本以外的其他的地区将通过阿尔波特(ARBOTT)国际公司经销。上述交易约占螺旋藻科学公司收益的50%以上。
从并购事件对两公司股价的影响程度来看,以1999年6月14日伦敦股市的收盘价计算,粒子螺旋藻科学公司的股价收在2.59英镑,单日上涨了13.1%。6月15日,细胞技术公司的股价微跌了0.085英镑,收盘于4.46英镑;而粒子螺旋藻公司股价则继续上涨了0.21英镑,收盘于2.80英镑。
行业分析师们普遍看好这两家大公司的合并,因为它们在各自拥有的技术、产品投资与资产结构等方面都表现了明显的优势互补性。粒子螺旋澡科学公司在美国的基地所掌握的基因发现技术会大大加强细胞技术公司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力量,而细胞技术公司强大的中期生产线将填补粒子螺旋藻公司在这方面的投资空隙。
并购后的新企业集团还拥有在银行账户上8000万英镑的现金资产,预计新公司将据此谋求进一步的并购行动。一家大型投资银行的生物技术行业分析师就此评论说,这次并购行动是英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合并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要削减企业成本,而是要通过重组来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这一产业的主力部队。
综观英国两大生物技术公司合并案的简要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起并购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英国生物技术产业乃至欧洲生物技术产业存在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过于分散、生产能力过剩的现实问题,是促成英国两大生物技术公司强强联合的外部环境因素。也就是说,欧洲生物技术产业要提高产业集中度,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这起并购事件的外部动因。因此,人们普遍预期,这两家大公司的合并是欧洲生物技术产业战略大调整的前奏。
(2)英国两大生物技术公司合并最直接的动因不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而是从生物技术产业固有的高风险性出发,通过强强联合,追求规模经济升级,来保障企业在产品开发领域的抗风险能力。
(3)这起合并案是通过国际上企业并购经常采用的换股方式进行的,不出意外,应该是企业非敌意并购的一宗经典案例。这种并购双方私下讨价还价、最终以协议方式解决企业合并重组一揽子问题的和平方式,避免了企业之间因实施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导致企业资产意外损失,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以及股票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等负面效果。
(4)这起并购案尽管是用和平协议方式达成的,但是从新的集团公司的组织构架来看,显然是以合并的一方(细胞技术公司)为主来重组另一方(粒子螺旋藻公司)的,这无论是从合并后新公司的股权控制上,还是从新公司管理决策权控制上,都十分明显,因为细胞技术公司的股东控有新公司52.4%的股份,新公司的核心决策层人物也全部来自于细胞技术公司。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细胞技术公司兼并了粒子螺旋藻公司。
英国两大生物技术公司合并发生在市场经济制度发育已经高度成熟的资本主义发源地,企业合并的产业背景、具体运作方式以及企业和投资人的决策方式,对于正在进行市场经济制度重组的中国企业和广大投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投资以利润为目标,企业运营以股东收益为目标,这是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基本行为准则。任何不顾投资收益率,或者直接损害股东利益的企业或个人投资方式,必将受到市场规律的无情惩罚。在一般产业领域的投资如此,在创业风险资本领域的投资和股票市场上的投资就更是如此。在股票市场上,人们更注重投资的时间价值,因此,企业的中短期收益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投资决策。
(2)透过这起合并案我们看到,通过资本市场来建立企业在产业之间有序地进入退出的机制,是保持合理的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盈利能力的基础保障机制。
(3)企业的整合应本着专业化为主的原则。无论是同类产品企业间的横向一体化,还是上下游产品企业间的垂直一体化,都应该依据产业自身内在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经营方式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来进行重组。盲目地追求多元化经营目标的企业重组,最终往往都以失败告终。中国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从建立有形的规范证券市场算起,迄今不过11年的时间,上市公司的平均资本市值规模与欧洲同类大公司的规模不可相提并论;中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则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注意到,2000年中国很多上市公司打出了“开发生物技术产业”的旗号,股票市场投资人也作出了十分热烈的反应。因此,我们现在来分析欧洲生物技术产业所走过的历程以及今天所面临的重新整合的命运,对中国涉足这一领域的上市公司和投资人来说无疑是在读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生物技术产业的企业,特别是这一领域的上市公司,应该有效地进行企业资产结构和收益结构的优化管理,合理安排好企业的长、中、短期收益结构,以确保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股东收益的适度稳定性。
(4)企业并购应依据明确的法律制度规定,借助专业投资银行的独立财务顾问服务功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重组和资产管理效率。
(5)股票市场投资人对于生物技术这类高风险投资领域,应在正确界定自身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理性地作出投资决策,切不可在市场盲目炒作“高新生物技术产业概念”的气氛下狂热投机,导致社会资源和个人财富的极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