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到这里,其实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具体需要多少资金才能够很好地主导一个上市公司二级市场上的波动?
这一点,我们不能够公式化地去计算,股价乘以股数,大概得出多少资金,这不科学。道理很简单,股价是随时在波动的,很难做到所买入的股票全部都在一个特定的价格上。这价格本身要赋予一定弹性,才是比较科学的,比如如果股票的价格是每股5元到6元,2亿股数,10亿到12亿可能就是主力收集筹码的成本区,这就科学很多了。说白了,这所谓的成本区其实就是具体需要的资金数额了。
到了这里,我们也可以比较好理解为何那些大机构喜欢中大盘点的品种,中小机构则喜欢小盘点的品种,其实,本质上来说,都是各自结合自己的资金状况,所采取的最优策略,毕竟机构都喜欢具有主导权的机会。
与其说多少资金才能主导上市公司二级市场上的波动,不如更确切也更贴切地说,掌握多少比例流通筹码才能主导上市公司二级市场上的波动。
谈到这里,其实这跟到底具有多少股份才能在一家公司里具有话语权本质上是一样的。家族企业可能大到超过70%的股份,那么,这就等于是绝对控股,基本上也就处于一股独大,最后就是董事长说了算的地步,这有利也有弊。在二级市场上,如果主力掌控了70%以上的流通筹码,其实也就等于是具有了绝对话语权,其波动可能就趋于一种庄股的走势。此时,往往其风险就是物极必反了。
如果是刚好超过50%的话,事实上,这也基本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只是,由于刚好超过50%,有时候,还是需要看看其他股东的脸色。在二级市场更为明显,毕竟仅仅是刚好超过50%,在具体博弈的过程中,多少也还要看看其他非控制筹码的脸色。也正是因为还有一定对手的存在,内在主力在其把握的过程中往往就更为用心,因此,具体走势上,往往仍具有一定的折腾空间,还不至于进人到物极必反的阶段。
如果是刚好超过30%的话,这时候在我看来是最有意思的阶段,此时,虽然没有绝对控股权,但影响力却是不容忽视,而且一般情况下也都是这 30%的股份说了算,但毕竟没有达到相对的大多数,所以放在二级市场上的话,此时是最为用心的,因为利益不少,而且仍有进一步增持的可能,同时也需要非常了解其他对手的思路,以便更好地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博弈。此时,其波动往往会较为精彩,不时上演的大涨或剧烈震荡,很多时候都可能在这个阶段出现。
如果是仅仅刚好超过20%的话,这时候是比较尴尬的阶段,此时,算不上有什么绝对控股权,有的就是那种影响力,但这影响力也有点尴尬,毕竟没超过30%,很多层面上也很难影响到什么。放在二级市场上的话,往往股价波动会有一定的反复,走势也不见得有多流畅,有时候,沉寂的时候也会比较磨人,毕竟这样比例的流通筹码,如果主力就这么点实力的话,往往就有点举步维艰了,如果是实力比较庞大有进一步增持能力的话,那么,磨人阶段也是必需的。因此,这是个比较尷尬的阶段,酝酿着机会的阶段,折磨人的阶段。
如果是仅仅刚好超过10%的话,这时候是最为尴尬的阶段,但却也是容易出现短线报复拉升的阶段。毕竟这样的状况,在二级市场上,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话语杈,但却可以充当类似游击队的角色,打一枪就换一地的过程中,往往其阶段性控制的流通筹码也大概就是这个比例就足矣。所以,虽然最为尴尬,但如果机会把握好的话,其短线波段机会却不见得会比20%的要来得少。
看透真实的流通股,面对不同的股票往往具有不一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