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资产中地位的变化,实际上就是黄金被各种信用货币替代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即金本位制时期和“黄金非货币化”时期。历史上金本位制时期是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也就结束了“金本位制”。所谓金本位制并非纯粹金币在市场上流通,而是流通中的货币是以一定量黄金为基础,并可兑换的一种货币制度。在“金本位时期”黄金的地位实际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黄金与英镑“并驾齐驱”阶段;黄金与美元“平起乎坐”阶段和黄金与美元“分道扬镳”阶段。
1.黄金与英镑“并驾齐驱”的阶段。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国际商品交换中的主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是黄金。黄金是现实中的货币,是当时国际储备的最主要形式。在金本位制时代,谁想支配世界,就必须有足够的黄金储备。在18—19世纪,英国独霸美洲、非洲、澳洲的黄金产地,以雄厚的黄金储备为后盾,在1821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之后,美国、葡萄牙、德国、俄国和日本先后于1834年、1854年、1875年、1897年和1900年实行金本位制。尽管黄金储备不到世界货币供应量的15%,但却是国际储备中的主要构成部分,1913年官方黄金储备占官方总储备的85%以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黄金产量越来越赶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也使信用货币得以广泛地应用和流通。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国,因此在国际贸易中英镑成为国际间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这一阶段,黄金与英镑成为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
2.黄金与美元“平起平坐”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国民经济“元气大伤”,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国际收支日益恶化,英镑的国际地位也日益下降。而美国由于大发战争财,所以生产能力和国民财富以及黄金储备都占有绝对优势。1SH9年美国拥有的黄金储备高达22000吨,占西方国家黄金储备的74.5%,它依靠雄厚的黄金储备,于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每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纯金,确认美国政府在1934年规定的35美元兑换一盎司的黄金官价,并把这一官价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会议明确了美国政府承担各国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和各国政府协助美国维护黄金官价水平的义务以及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双挂钩”原则,使美元等同于黄金,充当了黄金的代表或等价物。各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而只能通过美元间接地与黄金挂钩,这就确定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美元便成了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与黄金平起平坐。这一阶段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为黄金与美元储备阶段。
3.黄金与美元“分道扬镳”的阶段。60年代末期,由于美国出现了持续性的国际收支逆差,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因此美国已无力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官定比价。1961年12月,国际金融市场上接连爆发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使黄金价格大幅度上涨,美元地位受到猛烈冲击。为此,美国与其他7个西方国家(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联邦德国、意大利、瑞士)建立了“黄金总库”(各国提供黄金的比例是:美国50%,联邦德国11%,英、法、意各9.5%,瑞士、荷兰、比利时各为3.7%),以期在伦敦金融市场上维持黄金官定价格,但是美元危机并未因此平息。1968年3月,战后空前的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再度爆发,短短半个月,“黄金总库”的黄金损失达14亿美元(合400万盎司黄金),于是宣布解散“黄金总库”。接着就出现了黄金双价制。所谓双价制是指对外国中央银行实行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价格,其他则实行自由市场价格的制度。黄金双价制实际上是美元的变相贬值。到1971年美国22000吨黄金储备已下降到9839吨,下降幅度达60%,尼克松政府不得不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中一个内容就是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从此黄金与美元脱钩,黄金与美元分别成为国际储备体系中的独立部分,但是,黄金储备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财富。
“黄金非货币化”是从1971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所谓黄金非货币化,就是要取消黄金的货币职能,使黄金与纸币完全脱离关系,让黄金成为普通商品。在黄金非货币化时期,信用货币替代黄金趋于合法化。在1974年6月召开的“二十国委员会”会议拟定了“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大纲”。大纲中提出了加强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职能,降低黄金及其他储备货币的作用。随后,该大纲提交1976年1月“牙买加会议”,会议对黄金问题达成5条协议:(1)废除黄金官价,使特别提款权逐步代替黄金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金。(2)各会员国的中央银行得按市价从事黄金交易。(3)各会员国相互间以及基金组织同各会员国之间,取消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义务。(4)基金组织所持有的黄金,应逐步加以处理,其中1/6(2500万盎司)按市价出售,作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另外1/6按官价由原缴纳的各会员国买回。其余的1亿盎司黄金则经总投票权85%的多数票通过,向市场出售或由各会员国买回。(5)基金组织在其对黄金问题的决定中,将要避免在黄金市场上干预金价或确定一个固定金价。自牙买加会议后,黄金进入了非货币化时代。1978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取消基金协定中的黄金条款,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的标准,也不再作为特别提款权定值的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实行市场价格。成员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必须履行黄金支付的规定也被取消,黄金储备也不再作为支付手段来平衡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差额,黄金失去了金本位时期“唯我独尊”的地位。但是,黄金并没完全退出货币制度,1979年成立的欧洲货币体系,就要求各成员国提交20%黄金,创设欧洲货币基金,使其成为共同体的储备资产。再从世界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分析,在黄金货币职能弱化的情况下,大多数央行并未减持黄金储备量。不过,一些国家对黄金储备的边际需求已在下降,特别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对扩大黄金储备资产动力不足(见表五)。
表中显示1998年同1980年相比,德国、法国、意大利的黄金储备量均增长27%,而比利时和加拿大从80年代就开始陆续抛售黄金,到1998年,两国分别减少黄金储备69.4%和87%。我们从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资产中地位的变化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黄金本身固有的价值实体是充当货币最好的材料,但由于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因此黄金非货币化是趋势。(2)黄金的货币职能在非常时期仍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要给予法律上的肯定,使黄金成为国际储备的法定组成部分,并从量上规定与国际储备资产的比例关系,以此确定黄金的合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