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美国本土,当地金融机构普遍不提供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外币账户服务,缺乏提供人民币清算结算的基础设施。美国境内客户须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并通过境外清算,这无疑增加了人民币相关交易的成本和复杂性,无法满足当地市场的人民币使用需求。
2015年,中美贸易额超过5500亿美元,美国已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目的地。SWIFT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美国人民币市场金额接近10万亿,在全球离岸市场排名第五,位列香港、伦敦、新加坡、台湾之后。
中行方面称,美国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亮点,原因在于其广阔的市场空间: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资产管理行业规模第一,超过66万亿美元;美国是除香港之外的中概股第一上市地,全球大约有22%的中概股在美国上市;今年中国给予美国2500亿元RQFII额度,仅次于香港地区。
而此次美国人民币清算行的落地,对推动美国市场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提升资金清算效率。由于中美两国时差间隔12个小时,在美建立清算行机制,有利于形成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避免绕道其他地区进行清算,实现人民币实时支付。
二是有利于降低美国机构交易成本。清算行将为美国市场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支持,方便美国金融机构及企业以更低成本获得人民币资金。同时清算行能为美国市场提供更加高效的渠道完成美元和人民币的转换,帮助企业节省交易成本,便利更多企业在跨境贸易及投资中使用人民币。
三是有利于提高美国市场竞争力。人民币作为新兴资产,将为美国工商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风险对冲工具,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交易也能够使美国机构更具吸引力,进而推动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同时,清算行将提供更多适应美国市场需求的人民币贸易融资、债券、衍生品等产品,为美国机构投资中国市场提供代理交易及清算结算相关服务。
随着中国对外经贸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成熟,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规模不断扩大。为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我国预计于2015年完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System)一期的建设(1)。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为人民币国际化、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等金融改革创造条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面对更多的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如何完善风控机制,形成有序、可控的人民币循环体系,将是新系统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随着中国对外经贸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成熟,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规模不断扩大。为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我国预计于2015年完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System)一期的建设(1)。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为人民币国际化、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等金融改革创造条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面对更多的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如何完善风控机制,形成有序、可控的人民币循环体系,将是新系统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借鉴美国支付系统的风险控制经验,重点分析与中国跨境支付系统有关的风险及相应的对策。
赫斯塔特风险(HerstattRisk)
赫斯塔特风险一种时区差导致的外汇结算不同步的清算风险。通常而言,一个结算系统并非全天候开放,因此,当某一地区的清算系统运行时,另一地区的清算系统可能尚未运作,这之间的时差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相应的交易风险,即赫斯塔特风险。
赫斯塔特风险得名于1974年德国赫斯塔特银行。一开始,美国的银行向赫斯塔特银行发起换汇交易,将同业汇款发送到赫斯塔特银行。由于时差,德国的交易时间尚未开始,因此无法及时支付款项。等到德国交易时间开始时,赫斯塔特银行由于经营不善接到德国当局破产清算的指令,因此无力支付款项给美国的银行。而之前的交易无法撤销,美国的银行蒙受了巨额损失。
我国现有的清算系统CNAPS一天运营时间只有8个小时(早上8:30开启,下午4:30关闭),对于有6、7个小时时差的地区,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处理日常业务,面对着潜在的赫斯塔特风险。延长运营时间可以有效规避这种风险。即将推出的CIPS一期运行时间为9:00至20:00,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清算系统的运行时间,可满足大洋洲、亚洲、非洲、欧洲地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赫斯塔特风险。但是相比于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的20小时运营时间,CIPS还是有所不足,在下一期的建设中应该考虑更长的运营时间,来实现全球的跨时区联动。
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
流动性风险是系统中某个或者某些参与者因所持有的结算资产流动性不足,导致其无法及时支付到期的结算义务,引起相关交易方结算的延迟或失败的风险。
CIPS作为RTGS系统(实时全额支付系统)具有“流动性饥渴”的特征,即参与的银行需要更多的流动性对支付进行实时全额结算。然而持有流行性具有成本,因此RTGS的直接参与者有延迟非关键性支付的动机(在流动性成本和延迟成本之间权衡)。由于支付结算系统参与者众多,彼此之间又有很高的联动性,一个重要参与者的流动性敞口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参与者,将个体的流动性不足扩散为整个系统的流动性风险。
在目前的清算行模式下,中国银行香港和澳门分行作为连接境内外银行的跨境结算窗口,承担和阻隔了部分流动性风险。而CIPS系统中所有境内外银行都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该系统的支付工作,流动性风险转移和扩散的可能性值得重视。近期由于跨境资金流动的加快,很多边境城商行(哈尔滨银行,富滇银行)大力发展跨境业务(3),外汇结算、跨境双向贷款等所占比重日益增大。相对于大型国有银行,城商行的资本规模较小,使得其更容易暴露于流动性风险之下,而更多的对外业务也意味着更大的流动性风险,一旦流动性出现问题,不仅直接与其对接的国外银行会遇到延迟或者无法支付的状况,其他接入CIPS系统的银行也会遭受损失。
通过对比美元跨境支付清算系统,我们觉得以下几种策略可以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
1、降低流动性成本
美国联邦结算系统FEDWIRE通过提供日间透支和日间担保信贷的方式向支付系统注入流动性,银行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从央行获得流动性,这样一来,系统参与者在流动性成本和延迟成本的权衡中更愿意承担流动性成本,减少流动性不足导致无法兑付的风险。
2、促进流动性有效循环
如果所有银行在全天都维持一个较好的对外支付流,日间流动性将会有效循环,并可能会显著降低总的流动性需求。央行可以引入协调机制,如国外一些地区采用的吞吐量规则,即系统经营者可以要求银行在日间特定时点前发送其日间支付的一定比例,而不是全部堆在最后结算。这种要求使得流动性能够更有效率的在系统中流通。
3、净额清算
净额结算系统中,支付系统的参与者只需要支付经过单边、双边与多边的轧差后的净额,资金要求远低于全额清算,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流动性便利。美国的清算所同业支付清算系统(CHIPS)就是一个净额结算的系统,参与者还可以提前存入支付指令,有效地降低了流动性风险。出于系统的安全性的考虑,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还是实施全额结算,后期建设中应引进混合结算方式,节约流动性。
信用风险(Credit Risk)
信用风险是系统中的某个参与者不能履行其支付义务,导致其他成员出现不可预见的直接损失的风险。CIPS的建立可能会将信用风险的来源扩大至世界范围。
应对这种风险,除了禁止隔夜透支,提高准入标准(对参与者采取较高财务状况及法律地位等方面的要求)之外,还有几种策略可以借鉴:
1、对日间透支进行收费
FEDWIRE系统为了降低流动性风险,允许日间透支。但是日间透支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向美联储集中了信用风险。因此,从1994年起美联储对金融机构日间透支进行收费,让参与者更加审慎地使用透支工具,也让美联储在承担风险的同时获得回报。虽然收费会导致一些支付交易的延迟,降低了支付系统效率,但整体上有利于金融机构更积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支付交易和控制信用风险。
2、设定透支上限
透支上限的设定通常以信用度为基础,将信用风险控制在系统可以接受的额度。美联储会定期根据金融机构的申请以及申请者对自身财务状况和经营环境的评估来设定相应的透支上限。若要超过上限,需要提供抵押(股票,债券等资产)才可批准。另外,对于财务状况欠佳或面临危机的金融机构,美联储要求其必须提供抵押才能进行日间透支。
CIPS也可以参考其做法,如果要提供日间流动性,需要通过设定上限,实施抵押等模式来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当然,由于当下中国的会计体系和金融机构的管理不够完善,企业信息透明度比较低,单纯靠企业自我评估可能不够准确,因此透支上限的设定应该更多考虑第三方的评估和相应金融机构的日常交易情况与征信记录。
3、完善风险管理工具
CIPS的配套设施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已开始运营。参考FEDWIRE和CHIPS,该系统应考虑配置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如帐户余额监控系统、日间透支报告系统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及时获取监管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情况以及其他支持风险管理决策的信息,使风险管理规则自动化,同时为信用风险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先进的分析工具。
操作及法律风险(Operational and Legal Risk)
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技术故障、人为操作或者其他外部原因导致系统运营中断或者出现违规带来的损失。
支付系统中参与者众多,杠杆率高,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市场个体的操作风险,很容易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英国著名的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源于一个交易员违规的期货操作,由此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的金融界引起一连串强烈的波动。而整个波动的来源,就在于一个交易员滥用期货交易账户,与市场对赌,造成银行巨额损失。可见,支付系统需要要求参与的银行有足够高的日常管理标准以及风险管理程序,并且需要适时进行处理外部事件的演练,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CIPS还应该加强监管和立法,防止市场参与者的违规操作
法律风险,指的是在结算过程中违背法律或者相关规定带来的风险。
中国现行的包括支付结算的法规制度性管理有《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清算系统准则》、《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对于外资银行参与人民币结算并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CIPS系统将首次允许外资银行参与人民币结算业务,而CIPS的会员行需要与中国政府签订协议,他们的日常经营也需要遵守中国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乏明确的法律规章作为参考,CIPS的参与银行会面临潜在的法律风险。我国应更新现有的支付清算结算法规制度,积极制定和出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国际标准和准则来适应新的需求。
结语
CIPS系统将改变现有的离岸人民币和,外汇的清算模式,极大程度的方便了人民币在境内外的流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对外项目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当然,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新系统的风险管理,通过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系统的优点,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尽可能避免支付问题甚至危机的发生,使CIPS系统能够稳定持久地运行,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