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流行的基金投资策略有三种,右侧交易,左侧交易和定投。右侧交易,意味着市场已经开始上涨了,投资在低部的右侧买入。大部分投资人都期待等市场真正好转,再买入资产。但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右侧都是事后确认的,在真正投资时,投资人往往很难预判。事实上,2006年牛市真正开始时,很多基金持有人选择了赎回。
而左侧交易是指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恐惧时贪婪,其代表人物是巴菲特。但是对于多数个人投资者而言,我们缺少巴非特的专业能力,也就没有他那样坦然的心态。大部分人还是“别人贪婪时贪婪,别人恐惧时恐惧。”
对比之下,面对如今的市场,定期买入指数型基金就成为不错的选择。指数型基金,采取被动投资的策略,复制并追踪某一特定指数。与主动型基金相比,被动投资的策略,令其不受基金经理主观判断影响,交易成本也更为低廉。
定投的策略,则可以分散投资金额,帮助投资人克服贪婪和恐惧,在较长的时间内,获得市场的平均成本。长期投资的要义在于,长期来看,指数总是向上。尽管原理简单,但执行与把握却异常艰难。当恐惧气氛令人窒息时,或许我们也不妨想一想春天来临时的温暖。
网络定投示意图
为什么要选择定期定额投资?小白猜你们都会异口同声说“摊平股市波动风险,稳妥赚钱啊!”其实,这个观点只对了前半句:定投可以削峰填谷,拉平收益曲线,但定投的本质绝对不会让你赚钱,而是和零存整取储蓄一样,让你攒钱,也就是沉淀到股票市场里的“存款”。股市长期上涨的动力是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量累加),长期来看,上海深圳两市股票总指数的增速,应该与GDP增长率、资本产证券化率形成一个相关函数,说人话就是,你持有的指数基金挣到的钱,长期来看就是我们给公司打工、全国公司挣的钱之中,上市公司挣到的那部分。
能上市的公司,通常经营状况比较好(你家门口没事换老板的小吃店是绝对不会上市的),这部分公司的收益增速(就是持有10年年化收益18.41%),比GDP增速(从前些年的12%回落到现在的7%),是要高的。所以,雪球著名大V“ETF拯救世界”总结过:“如果你投资深成指,一动不动,持有10年、15年、20年,居然绝对不会赔钱!而且,最低收益率也有4.57%,持有10年最高会有18.41%的收益率!”
且慢,如果GDP增速很慢呢?假如到了2—3%呢?(只是举例)
不择时每月定投整个市场,你收获的就是一条市场平均收益线。股市长期上涨,你这条平滑的收益线也上涨,如果长期不涨,就是水平线,如果长期走低,那么你就收获了一条走下坡路的亏损线。明白了“不择时定投就是一条GDP线”这个道理,咱们再来谈谈定投的进阶策略。接下来,又到了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时刻。最开始的一步,是决定后续一连串操作的关键。
小白之前说过,选择左侧交易模型,是将整个市场看成漫长的震荡市。
既然借助估值、资产证券化率等等各种指标,市场水深水浅,你大概心里有个数,那么在指数快到估值底部、甚至底部以下的时候,多买点,在资产证券化率已经超过130%的时候卖光光,即使GDP=0,你也可以赚到A股里大批韭菜们追涨杀跌的割肉钱。E老师的150份资金网格交易策略,就是极其适合定投的一个左侧交易策略:当指数滑落到平均线以下之后,逐渐加仓。
举个例子。比如你从三年平均估值线以下定投上证50指数基金,PE跌3个点,买100块钱,再跌3个点,买200块钱,再跌3个点,买400块钱……涨3个点,卖100块钱,再涨3个点,卖200块钱……通过低位多买,高位多卖,从震荡市中获取差价。这个模型最奇妙之处,除了一堆PEPB估值数据,还有选择了风格鲜明的指数。有上证50巨无霸,也有创业板妖孽、消费和医药常青树。如果你要跟这个模型,甚至可以重点跟一只指数,自己调整150份资金的比例,来加大预期收益。前两天在集思录,持有封基老师新开了个帖子,说,创业板ETF这种波大劲足的品种蛮适合定投的。嗯,英雄所见略同。
总结一下,选择定投+左侧交易,就是根据估值来做越跌越加倍买、越涨越加倍卖的差价,无论市场走势是上升还是水平,都可以赚到韭菜们在地板上割掉的肉。没错,左侧交易就是互摸口袋,赚傻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