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是指知情交易主体利用内幕信息运用各种手段操纵证券价格,以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规避风险的行为。可以导致内幕交易的信息一般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二是信息从其形成到公开披露通常会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在未公开披露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存在的信息。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的程度会体现并进一步影响其信息披露效率。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
公开披露信息中最为重要的财务信息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窗口,也是投资者理性比较和做出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而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公司自身利益,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调整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或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披露效率。如上市公司会根据自身器要对年报进行盈余管理。尽管年报信息披露标准设计很严密,但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必须为会计人员留下足够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这就导致公司能够在信息披露规定的范围之内操纵会计盈余。再如我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的年报要在次年1月1日至4月30日自主择期公告。而盈利状况好的公司趋于提早发布,盈利状况差的公司趋于延后发布。再如对于自愿披露的信息,上市公司倾向于及时披露有利信息;延后甚至选择不披露不利信息,这也会削减年报盈余的信息含量。可以说,对于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普遍存在着对市场信息披露效率的削弱。这部分我们会在文章第六章详细论述。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成本收益比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估价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如果加大信息披露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估价或认可程度,则上市公司就会有更大的动机去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反之则不会有动力。这是因为从信息生成、传播到接受监管的过程都需要支出成本,而且成本的支出总是希望获得某种效用。成本支出与收获效用之间的关系应该随着市场结构的改进而表现出单位成本效用提高的趋势,进而形成上市公司不断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投资者通过公司的信息披露更准确的评估其投资决策,监管者通过市场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来进一步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获得市场的认可,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并有更大的动力进行信息披露。而在实际中,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信息披露特别是公司投资项目发展的前瞻性信息的披露是有成本的,过多的信息披露将导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较少的信息披露则同样可能因为失去信任而提高公司的资本成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司如何披露信息是一个困难的选择。因此,这-部分理论也被称为“选择性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