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资产配置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一切有价值的事物,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资产,一切能带来未来收益的资产都可能成为基金资产配置的目标。资产配置就是按照现代投资理论,进行资产组合管理。资产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产的选择;二是资产比重的决定。所投向资产的收益率不同,各类资产比重不同,导致了各类基金收益水平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是由资产配置决定的。
资产配置是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从基金董事会确立投资目标和准则,到投资经理下达买卖指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部门都要进行研究和决策。在实践中,资产配置决策一般在三个层次上展开。它们自上而下是政策性资产配置、策略性资产配置以及个别资产的选择。在每个层次上,配置决策都包括两部分:资产的选择和配置比重(即组合内含的品种及其数量)的确定。
政策性资产配置是投资组合管理中资产类别的选择,如股票、债券、不动产等,因此,也就是投资目标市场的选择。政策性资产配置通常由基金发起人(或董事会)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确定,并在基金招募书中列出。对于多资产类型的综合性基金,政策性配置决策还应确定各类资产配置比重范围。
策略性资产配置是基金管理人在政策性资产配置确立的框架内,根据对市场的判断,利用市场错误定价所带来的机会,从调整各类资产的比重中牟利。例如,预测经济已过度繁荣,就减少对股票、不动产等的投资比重,甚至完全退出该市场,以避免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导致市场价格跌落形成资产损失。策略性资产配置主要依赖于管理人对市场的判断和基金对风险的态度。
资产配置决策的第三层次是个别资产的选择。投资经理通过对各种资产的研究和分析,寻找有投资(或投机)价值的资产进行投资。个别资产的选择必须服从政策性资产配置的原则。
在基金管理的投资决策中,三个层次配置作用和地位各不相同。政策性资产配置处于核心地位,对策略性配置和个别资产的选择,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政策性资产配置规定了基金的投资方向和风险承受特征,是后两者的决策基础。三个层次的配置决策作用不同,也表现在它们对基金收益的贡献上。美国的三位金融分析师,C.P.布林森、J.J.迪米尔和L.G.比布尔曾对美国82个大型养老基金进行连续10年(1977—1987年)的调査,确定了政策性配置、策略性配置及个别资产选择的贡献率和作用。调査统计的结果显示,82个基金收益的差异,平均有91.5%可由政策性配置的差异来解释。
例如,股票基金的收益一般要高于债券基金,这是因为股票市场总体收益要高于债券利息率,而黄金市场由于一直低位徘徊,黄金基金就难以有高收益,因此,政策性配置决策中市场的选择决定了基金收益的大致范围,在资产配置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策略性配置和个别资产选择对收益差异的解释力较差,分别只有1.8%和4.6%,两者对收益的贡献率也微乎其微。
一方面策略性资产配置和个别资产的选择效果不理想与基金管理者的水平有关;另一方面由于两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研究调查,超额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的提高,也是两者表现欠佳的原因。
基于“有效市场”理论,威廉·夏普在1975年曾估计,若考虑交易费用,则基金管理人只有对市场趋势判断准确率超过70%,才能达到市场总体收益水平。否则,看来就只有管理“指数基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