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是管理公司“代人理财”行为,资产管理者要使资产的“老板”(资产的大大小小的所有者)的资产收益最大化,就必须为该资产选择最佳投资对象,作资本最优配置和最科学合理的资本经营和操作管理。
1.资产管理内容广泛。
这里的“管理”具有极为广泛的含义。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操盘”,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投资”,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代人理财”都属“管理”。因此,广义的资产管理可以涵盖整个金融运作过程。
这里所说的资产管理范围较窄,所说的资产以委托代理方式进行管理的范围和深度,一般是随着经济的金融化发展而发展的,经济的金融化程度越高,金融资产的多元化越发展,资产管理的社会需求就越会增长,要求进行专业化资产管理的资产规模就会越大。资产管理的主要对象,虽然一般是货币、证券等金融资产,但资产管理的范围,也可以延伸到非金融性的实物资产上。在理论上,资产管理可以涵盖一切形式的资产,包括现金资产、证券资产、股权资产、债权资产和实物资产的资本经营和运作管理。
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证券市场渗透力度的加强,无论是处于经济转轨中的国有资本,还是快速累积的国民财富,都有着强烈的资本增值需求,这使得资产管理业务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初步分析,在我国资产管理业务有着三个方面的市场需求。
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需求。国有资本管理从原来政府直接参与到目前委托国资局或国有投资公司管理,管理方式在不断向资本增值方向发展。例如,1999年中国建设银行为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特别是不良债权而成立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就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需求的最直接体现。按照这种发展趋势,我国投资银行类机构和一些公募基金管理人或私募基金经理如果能壮大自身规模,提高自身水平将来完全有可能直接参与国有资产管理和债权转股权等操作中。
居民储蓄存款增值需求。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居民累积了巨额的金融资产,这些金融资产绝大部分以储蓄形式存在银行,截止2003年3月,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已经高达10万亿元。这部分资产也迫切需要增值潜力较大的投资形式。由于大部分以储蓄形式存在的居民金融资产难以直接承受股票市场的高风险,不愿直接进入证券市场,但是,如果资产管理类机构能适时推出形式多样的资产管理业务,可望产生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
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等各种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增多有增值需求。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障和公益基金的规模也在壮大有增值的需求。一方面,部分公司资金过剩需要寻求出路;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也在寻求增值机会。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中国的保险需求将以年均10%的幅度扩大,如今,中国保险业的总收人会突破2500亿元。我国公积金和房改基金最近将会达到2.5万亿元左右。这些资金均是我国未来展开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基础。
2.资产管理风险低。
在资产管理纯粹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委托一代理契约对资产使用目的和条件的约定,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市场风险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为在这种契约关系中,资产所有者作为资产的委托人,资产管理人或基金管理人作为委托人的执行者,双方都必须把风险规定在自己能够承受的水平之下。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对资产委托人,还是对资产管理人,资产管理业务都是一种低风险的业务。
3.资产管理业务能够带动投资银行其他相关业务的发展。
资产管理业务可以带动投资银行业务、交易业务、利息和佣金等的大幅度增长。资产管理业务不仅可以辐射投资银行的其他业务,与其他业务具有高度的关联性,而且,它还是其他各项业务的总龙头,因此,资产管理机构完全能够以资产管理业务为龙头总揽各项业务,对其进行整合,使各项业务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正是因为资产管理业务有着上述的各项优势,所以国际上大型投资银行都把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放到战略高度,而资产管理业务也不负所望,对投资银行业务和利润的贡献能力不断提高。从1995—1997年,包括美林、摩根斯坦利、雷曼兄弟、普惠公司在内的四大投资银行,其资产管理业务收人平均增长达到24.37%,仅次于包括并购业务在内的传统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收人增长对四大投资银行总收益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19.33%。如果从单项业务来考察,实际上资产管理业务对整个公司成长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过其他业务而稳居第一。因此,可以说,发达国家的资产管理已经成为现代投资银行业务的核心,投资银行的基础业务主导发展模式正在逐渐为资产管理业务主导发展的模式所取代。美林和摩根斯坦利两大投资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上的角逐,就清晰地表明,资产管理业务已成为决定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