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提出的背景。
关于将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的话题已多次被市场人士提出。其具有实际的背景和实在的理由!
2001年至今两年多来,我国股指连续下挫,给封闭式基金带来了双重亏损:一方面,由于基金购买的股票下跌,所以使基金券每股净资产大大缩水(与上年相比,有的缩水髙达到25%);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股市后市看淡,所以使基金券二级市场出现了折价交易现象(目前大多数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达80%以下,即1元净资产价格折为0.8元以下)。这种严峻形势使得广大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公司等重仓持有基金券的机构投资者的账面亏损更是雪上加霜!
基金净资产是由市场牛熊特质(系嫌风险)决定的,因净资产缩水而带来的损失他们是无法予以消除的,但是,通过让封闭式基金“开放化”,使之交易价格(乃至整个市场总值)按开放式基金计算达到其每股净资产值,剔除封闭式基金券折价损失,从而减少基金券投资机构的这一部分账面损失,这是可以办得到的,也是应当解决的。这就是保险公司等基金投资大户所以要提出“封闭式基金开放化”的基本用意和实际背景。
“开放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开放化”政策不仅具有上述的实际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这里我们先谈合理性。我们知道,在西方证券市场中,对封闭式基金本来就有“当资产净值缩水到70%时就自动转成开放式”的规定。这不仅是对基金管理人的鞭策和压力,而且也是对基金券持有人利益的一种保护,因为,如果维持着封闭式基金由于二级市场不景气而带来的折价交易现象,不仅会扩大基金投资者账面亏损的幅度,而且会过分贬低基金管理人的工作能力。这是不公平的,也是对整个基金业发展不利的。
“开放化”的可行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一措施的实施,实际上是稳定了股市。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当宣布某封闭式基金将“开放化”后,市场上对其交易价格会立即有个反应,其预期价格将向其每股净资产靠拢,按目前状况来看其价格可上扬20%以上,而且由于“羊群效应”使其他暂时未能“开放化”的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总体上也有不同程地上涨。粗看起来,这种“上涨的价格”只有在基金券通过柜台回赎后才能实现,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因为当市场出现了价值回归一幕时,真正要求管理人回赎的反而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了!市场本来就是如此:当人们看到封闭式基金的这种潜在价值时会增加其持股信心和增加其购买该基金券的兴趣呢!这对该基金管理人来说,反而减轻了回赎的压力。因为其实,这种基金上涨的动力来自于二级市场,“开放化”题材是其市值增加的真正原因。
这里还得说一句:上述的“羊群效应”使折价率低于1的封闭式基金交易价格上升的同时,也必然使折价率高于1(即溢价交易)的基金交易价格下跌。然而这不正是稳定股市、促使人们理性投资的需要吗?
这表明,“开放化”不仅符合国际惯例,而且是促使我国证券市场合理运作、稳定发展的实际需要!
“开放化”方法。
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现状,具体“开放化”应有个“渐进过程”,即首先对某些折价率低于85%的基金进行“开放化”,继而对折价率90%以下者进行“开放化”,最后,随着“开放化”政策的推行,一些原来折价率本不小的封闭式基金(尤其是小盘基金)折价率会逐渐升高,直到它回归至每股净资产附近,价值均衡,我们也就没有必要予以“开放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