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与资本经营关系
证券投资与资本经营是在“出发点”上大相径庭,而在运作上和在最终结果上又极为相似的两个概念。就活动性质言之,证券投资与资本经营是资本市场中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金融投资管理”是其活动的共同基础。
证券投资是金融投资者(包括机构或个人)通过买卖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券及其衍生品),以获取利润(包括红利、股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
证券投资者常常就是一批专靠“以钱生钱”的投资经营者,其出发点只在于将资金都化为赚钱的“母钱”并通过经营操作使之增值,而对“生产”或“商业经营”实体和企业经营管理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尽管证券投资者只是在金融投资“以钱生钱”上下功夫,而其结果都无非是取得金融资本的增值利润,然而,这种利润的本源仍然在资本经营的企业家们所善长的生产经营或产品经营上。
资本经营是企业家(包括工商等企业管理者)通过买卖自己在生产经营内外的资本(包括资产和债务重组),使之整个企业资源达到最佳配置、收益达到最大化的运作过程。资本经营是经济系统引导资源配置优化的一种形式,一种特殊的资源配置方式。资本经营是资本价值实现自我增值的方式,是资本增值本性的经营行为化。
资本经营虽然属于金融投资活动,但其决策者却往往是产品经营的企业家。虽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内部逐渐有了专职进行资本经营的金融投资家,但是,这些金融投资家只是企业家的雇工。就经营主体法人而言,资本经营者的主要身份是企业家,一般不是专靠“以钱生钱”或“以资本不通过自己生产经营而直接增值”的金融投资者。资本经营者的出发点只不过是将自己现有的生产资产重组或债权债务买卖实现生产利润最大化,“顺便”得到可观的生产经营之额外的投资运作之利润。这种“额外”的利润是其资本运作利润而不是其产品经营利润,而且有时甚至比其生产经营的“主业”利润还要可观。
因为资本经营的主体是产业资本家或企业家,他们的专长是直接投资(将投资变为资本用于直接生产,增加社会财富或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经营,所以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他们大多数人的更大的优势是产品经营而不是资本经营,虽然有时他们会越来越多地从资本经营中获益。然而,证券投资的主体就是金融投资家,尽管他们在作投资分析时也需要生产技术或产品经营的知识,但他们终究没有生产经营的“实体”,不是生产经营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企业家。
由于资本增值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其流动性,而“化整为零”式的“等份化”,又是增加流动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在“等份化”的背景下,产品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的条件成熟了!于是,我们经营的各种产品和资产都可化为更便于流动的证券。当市场经济发展到这种“证券经济”阶段时,证券资本经营成为最典型的资本经营形式,因为企业证券资本经营通常是采取大宗证券买卖来进行的,所以,此时的证券投资与资本经营在操作方式和阶段性目的上就如出一辙了。
这就是“证券投资”与“资本经营”殊途同归的一种写照。
在学科“从众性质”、“广泛性”上来说,“证券投资”与“资本经营”常常具有一定的矛盾性的特征:因为,一方面,就方法而言,证券投资只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定的和典型的方式,而资本经营却是一门内容丰富、方法繁杂和分析全面颇具广泛性的金融操作技术。但是,另一方面,就两者的业务性质而言,资本经营又只是企业家们或一些有关管理层及专家所能津津乐道的话题,它不能像证券投资那样能够引起各方民众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