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深入关于冠军魔咒的研究,进入一个更加重要但是更少有人研究的领域——失败之后怎么办?尽管冠军容易跌倒,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冠军还有可能再爬起来。事实上,2009年的冠军L先生、2010年的冠军C先生等,都有过产品净值被腰斩之后,再度腾飞的事例。但为何有些人跌倒了能爬起来,有些人不能呢?这涉及三个重要的问题——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如何管理失败;以及如何从失败中复原。
哈佛商学院教授埃米·埃德蒙森研究了第一个问题。他认为很多企业高管高喊着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事实上,他们压根就没有从失败中学到什么。原因是大多数人对失败缺乏正确的认识。他把失败分为三类,认为有的失败应该问责,有的失败则值得赞许。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格拉斯研究了第二个问题。她认为有必要对失败进行管理,她总结了智慧型失败的七个原则。
而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则对第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从失败中复原的能力是可以培养和传授的。
今天,我们先来谈第一个问题——如何从失败中学习。
埃米·埃德蒙森对各行各业的企业进行了超过20年的研究,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大部分人都认为失败是坏事。而他的观点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失败有时候是坏事,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事,有时候则是好事。他说,如果你认为所有的失败都是坏事,那就说明你不会从失败中学习。他把失败分为三类。
第一类,在可预测的运营环境中,有些失败是可以预防的。
第二类,在复杂的、不可预测的环境中,有些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管理,避免灾难性的后果。
第三类,在探索新知识的领域,有些失败具备独特的价值,因为它可以创造知识。
放到投资领域来看,我们会发现,证券市场的特点是大部分时候不可预测。所以,投资家们所遭遇的失败,主要是第二类与第三类的失败。索罗斯曾说,重要的不是你做对了多少次,而是当你做对时,你下了多少注。
这话反之也同样成立——重要的不是你失败了多少次,而是当你失败时,你是否控制住了后果。
在投资领域,由于市场天然的不确定性,我们将会面临大量的第二类型失败。这时候需要的不是频繁自责,而是通过有效的机制,管理和控制好失败的损失。这也是我在之前的专栏中反复强调风险控制的原因。
至于第三种类型的失败,其中更是蕴含着创新的探索。我就认识一些投资圈的朋友,在做重大决策之前,他们通常会先进行试盘。这种试盘,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而即使失败,也是很有价值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