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需要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对于行业的了解要更有前瞻性才行。为达到这点,我们一般会找业内的人来交流,比如像光伏,除了去看这些上市公司以外,我会和做光伏行业的人进行深入沟通。我就专门去找过国内知名光伏企业的副总,时刻去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除了这个副总外,我还找了很多光伏业内的其他人,了解行业不能局限于上市公司或者只听卖方研究员;而且拜访的人的范围要广泛,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都要有了解,最好能拜访到上游。
当要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时,一定要见到上市公司的高管,至少是总经理、董事长级别的,因为只有他们才比较清楚公司的战略,董事长秘书传递的信息不一定是最真实的。凡是仓位比较重的个股,我们都要反复跟管理层沟通。
跟上市公司交流一定要多,要经常跑上市公司,像我们当时买歌尔声学的时候,累计去了接近20次,频率很高。有些行业我们自己要做草根调研。比如为了了解一家血糖仪公司的情况,我们跑了药店,去终端做调查,我们自己调查了几百家药店,然后在网上包括京东、淘宝,我们也做了大量的网上的调查来评估他跟外资的血糖仪情况,以评估其产品的进口替代性。
在私募行业,坦率地讲,大多数人的心态都比较浮。做投资,我是觉得心态可能占40%~50%,甚至决定你的成败。我们在这样做,别人肯定也在这样做,但我们可能更沉得住气一些,其他人一有风吹草动或许就跑了,或者有了更好的机会,比如说前段时间的主题投资,他就会跟着跑去做主题投资去了。
最终我们需要在一个体系里赚钱,而不是靠今年捞了一个偏门,赌对了一把。我们坚守做成长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我们的心态会比较好,比较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