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投资者的七项修炼:我们不是超人
投资者犯的最为严重的错误之一是:在形成聪明的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让他们的情绪坏事。研究表明,个人投资者往往卖掉赚钱的股票,而死守亏钱的股票。他们看重过去的表现,随大流做决策,价格大幅度上涨时买入更多股票,而在市场崩盘后卖出股票。如果考虑长时期的复利效应,这类错误让投资者损失了很多钱。
即使拥有上述各种优势,专业投资者也难免会犯同样的错误。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个由8万多个数据构成的数据库,反映1984~2007年间,诸多机构账户的年度观察值。这些基金总共管理了数万亿美元资产。该项研究考察股票与债券的买卖,以及外部投资管理人的决策。研究人员发现,卖掉的资产的市场表现远超过后来买入的资产。这些专业基金不是低买高卖,而是高买低卖。我们经常听说个人投资者在错误的时点买卖共同基金(随后讨论这个问题),但是这项研究发现,专业投资者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实际上,研究者发现,这类错误决策给这些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超过1700亿美元。
另一项研究关注大型养老金计划。这类基金的平均规模为100亿美元,但是也犯追逐过去股价表现的错误。考察了1990~2011年间的近600只基金后,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经验丰富的基金在20世纪90年代末牛市期间,允许调高股票的配置比例,使其超过目标资产配置比例。因此,当市场崩溃时,这些基金持有股票的比例超过投资政策与风险控制的建议比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基金调低股票目标配置比例,并维持较低仓位。这些基金没有显示出回归均值的迹象。它们没有通过低买高卖来再平衡。为维持明确提出的目标配置比例,它们本应该在20世纪90年代末股票高位时减仓,而在2008年崩盘时加仓,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相反,它们只在乎最近的行情,基于后视镜进行投资决策,而不是遵守投资政策的指导。这里,风险管理让位于追逐收益率为何从专业投资者到个人投资者均存在此类行为?在经典电影《华尔街》( Wall street)中,迈克尔·道格拉斯扮演的戈登·盖柯有句名言:“贪婪,是一个压倒一切的好词。”1如果说贪婪是大多数金融决策的驱动因素,但嫉妒将阻止我们实现目标。在一项研究中,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问受访者,假设两个地方的物价水平一致,他们是愿意住在本人收入5万美元、人均收入2.5万美元的地方,还是本人收入10万美元、人均收人20万美元的地方。最后,52%的受访者选择本人收入5万美元的地方虽然这里本人收入只有另一个选项的一半,但是其邻居的两倍。
在机构投资者圈子里面也发现了嫉妒的踪迹。原因在于,这些资产组合的操盘者也是人。尽管专业投资者更加习惯于市场的起伏波动,但也不能免俗,同样易于屈服于人性。由于拥有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专业投资者通常被认为更有可能战胜市场及绩效基准。但专业投资者经常与行业中的同行进行业绩攀比,而这对于提升其业绩作用不大。竞争在人生的很多方面可能有利,但是当投资目的、目标、风险偏好和投资都不相同时,如果你还是执着于要打败你的同行,这类行为可能导致非受迫性失误。至于相对收益,机构投资者不仅与同行进行业绩竞争,还与常用的或基于指数的内部业绩基准进行比较。业绩基准对个人投资者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有用(本书随后会进一步介绍),但是唯一重要的业绩基准是你自己的投资目标。如果你实现了投资目标,谁会在乎你是否战胜市场?你完全没有必要在任何特定时段、基于某个特定指数或市场,来对你自己做出评判。在投资领域,没必要打败其他人或市场,重要的是战胜自己。
因为存在不同的目标,所以投资者不应该操心专业投资者如何投资,甚至不需要了解他们采用哪类绩效基准。有人说,在运动项目中若想战胜由超级高手组成的团队,绝不能在他们擅长的领域里竞争,应该发现他们的弱点,突显我方的优点。这意味着,挤进专业投资者日益激烈的竞技场,不是个人投资者应该参与的游戏。在那儿,你面临竞争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