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华为251事件吧。
原不想评论的,一方面是事情真相众说纷纭,不太了解;另一方面想着华为能借此事件降降国人的预期,也是好事。
之前任正非在采访中就说过,大家没必要因爱国情绪而买华为产品。任总还是很有远见的,因为情绪这种东西,正如中国古话所言:能载舟亦能覆舟。
251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原本这也算是家事,自家人怎么吵都没问题,到最后事态总是会明朗的,但随着外媒的加入,事情就有点变味了。
大家都知道如今华为正在硬刚美国,纽约时报如此的报道,真可谓是诛心之论。
最近,我一个好友说及袁承焕的典故,跟大家分享一下:
崇祯三年,袁承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判以凌迟处死。结果,袁被306刀凌迟,京城民众因狠其而争食其肉。
而事实是清军打不过袁承焕,故利用魏忠贤余党,使用反间计,构陷袁承焕。结果,一代名将袁崇焕就这么冤死在自己人的手上。
我分享这段历史,不是说华为如今身处抗美第一线,就可以随意犯错;我想说的是,很多事情事态未明之前,不要急着下结论,省得被他人利用,最后自己追悔莫及。
回顾251事件,炮轰华为的队伍中,除了有意带节奏的,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因为对弱势者的同情而愤愤不平,尤其是之前喜欢华为的人们。
我这里引用网信办原副主任的一段话,我觉得说的还是很到位的:
同情“弱者”,不符合法治精神,“强者”也有合法的权益,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弱者”手上,但同情“弱者”符合舆情规律。
符合舆情规律的事件,就容易被人利用,甚至最后演变成嗜血的馒头,所以我们作为大众的一份子,对于此类事情,一定要多加警惕。
如今251事件已经不局限于国内,已然成为外媒炮轰华为的工具,此刻我们更应客观理性一点。
还是那句话:在事态未明晰之前,不要急着去下结论,更不要被某些带路党所利用。
让子弹飞一会,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 ...
再说说科技股。
很多人看低我国科技股,除了科技水准外,还认为我国的科技股都是补贴出来的,比如光伏、锂电池,电子屏幕以及现在的芯片,所以认为没前途。
这种认知是非常片面的。
比如光伏。
不仅我国补贴,欧洲和美国也补贴,这就说明补贴本身没啥问题,这原本就是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宏观工具。
大家一起补贴,但现在的情况是光伏的主要生产商基本都在中国,国外也都是向中国采购,这说明中国光伏产品完胜西方国家,国际竞争力毫无问题。
更牛气的是,现在在很多地区,光伏已经可以实现平价发电,根本不需要依靠补贴。
而隆基股份作为单晶硅电池龙头,其光伏电池发电效率全球遥遥领先,能说这没有科技含量吗?没有前途?
再比如电子屏幕。
当初我国大陆缺芯少屏,屏幕基本被韩国和中国台湾垄断,他们对我们是狮子大开口,拿走了产业链绝大部分的利润。直到京东方成功切入,才彻底让电子屏幕平价化。
而京东方就是千亿资金补贴出来了。当初京东方产品落后韩国好几代,京东方一研发出来后,韩国就拼命降价要打死京东方。若没有补贴,京东方早就被韩国打死了,哪有现在的京东方,哪有我国现在在全球屏幕行业保二争一的领先地位。
现在回想起来,最应该后悔的反而是当初没有及早地对我国的芯片行业进行补贴。
像中芯国际,起步时跟台积电差距并不大,但屡次被台积电打击,而我方均是袖手旁观,中芯国际发展是举步维艰,好不容易才幸存下来。这次中米博弈,若真没有了中芯国际,台积电未必能如此力挺华为。
再如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90年代初,某想若真正挺进该领域,叠加其国家背景,如今我国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所谓不要补贴,都是先发者对后发者的束缚。如今高科技都是数千亿的投入,不补贴,后发者怎可能赶上先发者。再说西方的高科技多是源于军方,难道军方就不是补贴的结果了?
所以,补贴不补贴不是关键,关键还是看这些企业失去补贴后,能否有市场竞争力;若是,就没有问题。
... ...
外资对A股的厚爱,真是超出我预料。
原以为MSCI纳入A股结束之后,外资会减缓流入A股的速度,但目前来看,外资流入的速度一点没变,反而有加速的迹象。
外资素来先知先觉,照这个架势,感觉12月15日前中米达成第一阶段的概率很高。
同时,外资的喜好有所变化,之前多是白马蓝筹股,而如今科技股的权重明显加大。
抢夺完白马蓝筹股的定价权后,外资是进一步往科技白马股挺进。很多人看不起我国的科技股,以后恐怕只会高攀不起。
... ...
行情就不多点评了,大环境无忧,就在主线板块找机会做就是。关于主线板块,我已经说过多次,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