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理解债券的摊余成本
日常中,企业购买的债券,通常是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下核算的, 此时会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即摊余成本。
要想理解摊余成本,首先我们来讲解下债券的溢价和折价发行。
债券发行涉及到两个利率,一个是债券票面记载的利率,每期的付息均按照票面利率来执行;一个是公开市场上的利率。这两个利率的不同,导致了债券的溢价和折价发行。
溢价发行的情形: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你购买的债券利率要高于市场,看起来很好的事,但是发债的企业也不傻啊,不会平白无故给你高于市场的利率,你需要付出高于债券面值的价格才行,这就导致了溢价发行。
折价发行的情形:票面利率
那么,摊余成本是什么呢?通俗的来讲,可以把它理解为本金。
溢价发行时,溢价部分你把它想成债券票面金额之外增加的本金,你把它单拎出来,除了票面利息外,发债企业每期多付的利息(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部分)实际上相当于归还了溢价本金的一部分,这样本金就相应减少了。因此,每支付一次利息,多出来的那部分就归还了一次溢价本金,直到摊余成本减少到与票面金额一致。
折价发行时,折价部分你把它想成债券票面金额基础上减少的本金。同样的,发债企业每期少付的利息(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小于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部分),这部分少付的利息相当于变相增加了你的本金。因此,每支付一次利息,少出来的那部分相当于变相增加了你的本金,直到摊余成本增加到与票面金额一致。
比如说,企业发行一种债券,面值是1250元,票面利率是4.72%,期限是5年。其实企业是想募集1250元的,但是他发现按照他这个票面利率发行的话,没人买。后来企业折价卖,卖1000元。本来价值1250元的债券,现在卖1000元,果然有人贪便宜买了。比如老王买了一份,很开心,到处跟人家说花了1000元买了1250元的东西,赚了250元。
到了第一年年末,老王收到企业给的利息59元,这时他的邻居跟他说,现在市场利率是10%,你的1000元拿去做投资的话,应该有100元的收益啊,可你现在只收到了59元(1250X4.72%),还差41块钱呢。老王一听急了,就去找企业理论,企业说现在我没钱给你,那41块钱就当是我再管你借的吧。老王后悔莫及,但是也没办法,谁让自己贪便宜呢。这样第一年年末,老王自己记账的时候,提醒自己,我现在已经借给他们1041块钱了。
第二年年末,老王算投资收益,当然就要用1041的本金来算了(1041X10%=104.1),这时企业还是给老王59块钱,差了45块钱,老王又去找企业理论,企业还是没钱,这时老王自己说,那45块钱就当是我借给你的啊。回家后,老王恨恨的说,我可是已经借给他们1086块钱了(1041+45)。
暑去秋来,春来夏往,时间如梭。
转眼到了第五年末,企业借的钱到期了,老王算了算,尼玛,老子刚开始花了1000块钱买了个1250块钱的债券,以为捡到大便宜,谁知道最后总共借给他们1250块钱。这时企业给老王送来了1250的本金和最后一期的利息59元,还送给老王一面锦旗“助人为乐、品德高尚”。
现在老王再也不买债券了,改去学会计去了。
案例中,每一期的本金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把这250块钱分摊到每一期。因为一开始卖1250没人买,企业就卖1000,剩余的250分摊到每一期收,最后总共也能收到1250,。可以用这种方式理解。
如果是溢价发行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这里就不再举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