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晚间,银监会、央行以及证监会先后发布了资管新规实施细则,此前的预期和困扰变成了确定,市场吃了终于颗“定心丸”。
细则落地,股指狂飙。之前纷纷破净的银行股这次成了领头羊,成都银行(601838)、江阴银行(002807)、吴江银行(603323)和张家港行(002839)4股涨停。除银行外其他金融股表现也同样不俗,多元金融指数飙升5.46%。
之前股市随着人民币贬值一路下跌,央妈放水,中国版“量化宽松”也没能成为提振股市的良药,为何资细则规落地后,市场突然复活了?
此前资管新规下药过猛,企业、市场不堪重负。
资管新规4月底发布,5月、6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连续骤降。5月份,新增社融规模环比近乎腰斩,同比大降3022亿元;6月又是同比少增约6000亿。主要是表外非标融资持续大幅萎缩。
表外回表内,银行为应对监管,对企业进行抽贷,融资受阻的企业资金链断裂只能爆雷。今年截至7月16日,债市超过15个发行人、27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债券余额超过280亿。
非标明显收缩,结果P2P跑路、债市违约、社融骤降……再下去就是依赖非标融资较多的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了,市场担忧被持续放大,也是银行股纷纷破净、股市跌跌不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双重利好:资金面和情绪面
根据银保监会意见稿,公募银行理财可以投资证券,每只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或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0%;商业银行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或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或该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市值的30%。
而据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截至6月末,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余额为21万亿元,拿出10%投资股市,也是2万亿,这理论上为股市释放了巨大的流动性。但是不要指望资金会像2015年那样大幅流入股市,毕竟去杠杆有所放松但没有放水。
从情绪面来看,公募可投非标,可以扭转当前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大幅负增长的局面,地产和平台得到保护。而整改不设硬性指标,使得银行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对表内外资产进行合理处置,降低经营风险。
监管的缓和让步,有助于缓和现在虚拟和实体间的矛盾,同时更是稳定了市场情绪,为股市及时输血。当然对于股市而言切不要盲目乐观,毕竟美联储加息之下人民币贬值影响仍在,地方债务问题依然严峻、贸易摩擦加剧也让场外增量资金持续谨慎。
央行放水+监管放松,楼市影响几何?
从年初到现在,央行已经3次定向降准,累计释放2.3万亿基础货币,相比于央行35万亿的总资产,从规模来看,力度确实大。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从“合理稳定”转向了中性偏松的“合理充裕”。
但其实我国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并不高,说明流动性比较充裕,但资金就是流入不到实体经济中,所以就需要监管放松这一剂“药引子”使得信用重新扩张。而允许公募基金投资非标,相当于在打击影子银行这件事情上有所放松。
我们看到商业银行的资产12年到17年,从120万亿将近翻一番到250万亿,这背后的主要其实是影子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通道业务,帮助银行逃避表内资本监管,从而使得货币超发。
而这250万亿的战绩大家也都感受到了,一个是2015年的杠杆牛市,一个就是房地产空中加油式上涨。
目前货币放水、监管放松的情况之下,影子银行会不会死灰复燃呢。虽然《通知》也指出,公募投资非标应当符合《指导意见》关于非标投资的期限匹配、限额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规定,让人感觉去杠杆的大方向没有变。
并且如果把中国三大经济主体分拆来看,目前负债率最高的是企业、政府、居民部门都没有举债空间,理性来讲,未来只能去杠杆。
但是要知道,我们的广义货币M2总量已经接近18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6万亿美元,比美国还多一倍。别人不停紧缩,我们却在放水,汇率该怎么办呢?
汇率贬值压力越大,保值需求就越强烈,而放眼国内,可以承接大量资金的资产,股市、楼市、债市,哪一个“吸金”的可能性更大呢?
目前来看,金融严监管政策越是受到信用和经济压力而结构性调整,这种宽松越有可能进入房地产或融资平台。话说刮骨疗毒不能怕痛,但是经济一痛央妈就手软放水,时间周期拉长,确实要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