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上市的“绿色通道”已经开启,互联网公司回归A股的热情也随之被点燃。
3月2日,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表示:我们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回中国上市。网易丁磊也表态,会考虑会A股上市的问题。搜狗的王小川也说,有意愿回归A股,会跟着政策走。
那么问题来了,“独角兽”在A股IPO理论上可以让股民享受公司高成长的宏利,而这些已经处于成熟期、有些甚至遇到发展瓶颈的企业回归显然只是为了享受A股的高估值。
尽管质疑不断,但从监管层的意志来看,未来中概股回归是大趋势。
目前中概股回归的一般方式是先从国外退市,再回A股用IPO或借壳方式上市,比如说360就是借壳上市。但是对于BATJ等公司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回归,不仅是VIE架构的问题,就其体量而言,难度和耗费资金远在360之上,这无疑是不现实的。
由此出现一种“曲线回国”的策略——以CDR(中国存托凭证)形式回归A股。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监管层近期已在同市场机构一起研究以CDR制度承接BATJ等优质海外上市中概股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可能性。
CDR(中国存托凭证),最早是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大量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公司强烈的内地融资需求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其本质就是把境外发行的股份,存托在银行,由银行在A股发行投资凭证。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粗暴。既可以绕开VIE(协议方式实现海外上市主体对境内经营主体的控制权)架构,也可以解决同股不同权,甚至有些公司一直不盈利的障碍。
具体的实施方式而言,市场主流观点是:上市公司将其部分(比如5%或者10%)已经发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当地保管银行,由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在境内A股上市,以人民币交易结算,供境内投资者买卖的投资凭证。
常理而言,以CDR方式在A股上市的部分估值肯定比国外高的多。360都能暴涨6倍,就更别提BATJ这些巨头了,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想到套利。
那么巨头们的回归到底存在套利空间吗?
如果国内部分股价暴涨,甚至出现翻几倍的行情,那么海外部分股价肯定会随之大涨,如果投资者提前埋伏肯定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道理上是这样,其实不然。
首先,法律层面上来讲,国内投资者是不允许投资国外市场的。虽然现在有些渠道可以在美股开户,但是过程较为复杂,并且早在2016年,证监会就发布境外投资风险警示,点名“老虎证券”、“富途网络“、“积木股票”等网站提供美股、港股等境外证券无法律保障,以后此类监管也会越来越严格。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境内居民可以通过购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产品份额、参与“沪港通”交易等合法渠道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这些渠道对于“套利”来讲显然没有什么实用性。此外美股市场波动大,并且没有涨跌停限。而对于国内的投资者来说,按照平常在A股中养成的追涨杀跌的投资习惯,即使股票最终上涨也不一定能赚到钱。
另外,由于中外市场估值不同,跨市场并不一定会出现想象中的套利机会?而短时间的大幅波动很容易让投资者“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比如,H股相较于A股一直存在折价,因此逻辑上可以通过融券做空A股同时在香港做多H股来套利,就是赌AH股市场估值会收敛。实际上,也有人这么做了,但是他们都失败了。
价值收敛,价格会回归价值,逻辑上和是这样的,实际上价格可以长时间偏离价值。具体到投资,往往低估价格回归价值的时间因素。两三年过去了,H股的估值现在已经在慢慢的接近A股了。
套利是个技术活,一般A股的投资者是驾驭不了的。
所以这样看来,BJTJ等巨头通过CDR方式回归A股后,最受益的应该是国外投资者,可以坐享其成、占尽便宜。而A股的投资者只有赤膊上阵,小心翼翼的使自己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不被淹没。当然最开心的还是那些回归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开开心心的看着国内的投资者们蜂拥而入、抢着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