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国人得不到诺贝尔奖?没关系!股市大炒青蒿素概念股 才可怕!
2020年10月,诺贝尔奖陆续揭晓。
从10月5日到10月9日,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名花有主”,群星闪耀。今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关系,医学奖备受关注。
医学奖关系生命健康,人类最基本的福祉,一旦这些研究成果商业化,科学家和投资者们也能得到沉甸甸的回馈——巨额的利益。
事实不像人们想的那样简单
诺贝尔奖商业化的转化之路,如长征一般漫长,诺奖和商业化之间的距离,隔着十万八千里!
甚至,诺贝尔奖颁出之日,就是其商业价值丧失之时。
2007年,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英国人马丁·埃文斯,因为干细胞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2年,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长山中伸弥与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因为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什么是干细胞?
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可以理解为分化出许多细胞的祖代细胞,是起源细胞。
一个受精卵,就可以分化出很多细胞,从心脏到肝脏到皮肤、最原始的干细胞就是受精卵,指数级增长,不断复制和分化,长成胚胎,再长成一个婴儿,成为完整的人。
有了干细胞,不就可以进行人体修复了吗?理论上可以。
最早发现干细胞,还得追溯到1867年,德国实验病理学家Julius Friedrich Cohnheim在研究伤口炎症时发现了干细胞,首次提出骨髓干细胞概念。
真正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3年,加拿大科学家McCulloch和Till首次证明血液中存在干细胞,并发现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数百种不同类型的人体组织细胞。
此后,干细胞研究日新月异。
2007 年,美日科学家通过普通的体细胞培育出具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该细胞具有类似胚胎细胞的分化能力。2008 年,iPS 细胞研究分别被《自然》和《科学》杂志评为第一和第二大科学进展。
干细胞现在还处于投资阶段,离大规模临床应用还有遥远的距离。
最成熟的骨髓移植。1968年,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术成功治疗了一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打开应用之门。
2018年,全球干细胞市场规模达到了19.3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9%。
83.08%是干细胞储存,只有16.92%是干细胞制药和治疗。孩子出生,就有电话打过来,问要不要存脐带血,这就是干细胞治疗的影子。有事没事,存了再说。
我家的冰箱里有干细胞做成的化妆品,治疗关节、心脏、眼睛黄斑病这些都有临床案例。
药谷里做干细胞研究的科学家,还在艰难度日,很多撑不下去。
干细胞产业分上游采集与储存、中游干细胞增殖与相关新药研发、下游干细胞治疗。迄今为止只有技术难度低的上游实现了较大规模商业化;技术壁垒高的中游,全球只有十几种干细胞产品上市,全是欧美日韩公司的;至于下游,更多的是医院、治疗机构在运用干细胞技术,基本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脐带血和骨髓存储几乎垄断,化妆品卖不出去,干细胞治疗进展又非常缓慢。
考虑到风险如此之高,干细胞现在只有几类投资,一是政府投资,二是专业机构投资,三是大企业投资。
2009 年,奥巴马总统签署命令宣布解除联邦经费资助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推动干细胞基础研究投入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中国政府投资量很大。
2015年11月12日,科技部启动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的项目申报工作。2016年、2017年、2018年,“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中央财政分别拨款4.8759亿元、9.4021亿元、5.8544亿元。
美国、日本、中国这些国家,每年投入几亿美元,或者几亿人民币,也有不少机构撤资。
2016年,生物治疗机构BioCardia放弃5000万美元IPO的计划,因为无人出资。
2016年12月,拜耳和Versant Ventures共同投资私营生物公司BlueRock Therapeutics2.25亿美金,以支撑四年的研发经费,专注于用干细胞研究神经病学、心脏病学和免疫学。这个团队研发实力国际一流。
这家公司怎么样了呢?2019年8月,拜耳公司和BlueRock Therapeutics联合宣布,拜耳将完全收购BlueRock Therapeutics,预计2019年底将启动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项目。
拜耳交割时支付约2.4亿美元现金的首款,在达到预定的开发里程碑后再支付3.6亿美元,算上拜耳目前持有该公司40.8%的股份,BlueRock Therapeutics的总市值约为10亿美元。
到现在为止,干细胞的临床应用,还没有什么大的突破,风险投资数量下降。
拜耳之所以出资,是为未来技术做准备,拜耳的飞跃计划相当于华为的方舟计划。跟普通人在二级市场投资干细胞机构根本不是一回事。
因为后遗症不清楚,先进国家对干细胞临床治疗慎之又慎,监管极其严格。
中国有临床研究,但还没有批准干细胞人体治疗。目前,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增至119家,备案项目增至69个,6款干细胞新药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日本人体干细胞研究领先世界,也没有批准一个利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美国只批准极其有限的几种特殊情况。
中国富豪只有到乌克兰,去打60万一针的干细胞针,据说,打了第二天就能年轻,科学家不屑一顾,说如此疗效只有天山童姥才能做到。
乌克兰干细胞治疗牛,主要是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从那时开始,乌克兰国家医疗胚胎干细胞中心联手乌克兰境内所有权威的医学科学家、医院、研究院等等,开始胚胎干细胞移植的研究和医疗工作,为来自世界的患者提供高端医疗解决方案。
中国台湾地区批准干细胞治疗。2019年5月3日,当地主管部门批准了首家可进行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的医院。
首个获批临床应用的细胞类型为自体免疫细胞(CIK),适应症为血液恶性肿瘤经标准治疗无效的患者,就是白血病。
一个疗程下来,50到60万元人民币是标准收费。收费不低,市场很大。干细胞市场属于预期很好,兑现遥遥无期的行业。
在干细胞领域,我国和西方国家“起点”接近。
我们设定了两要素,来看干细胞这样的高科技产业。
首先,中国专利数居世界第三,论文数仅次于美国。但这些专利质量不高,同时研产脱节,大多数专利是学术界的,不是产业界的。
由于上游采集与存储业务利润高、见钱快、技术简单,中国现在干细胞上市公司(比如中源协和、南京新百、金卫医疗等企业)仍以储存业务为主。
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技术壁垒高的中游产品,中国一个也没有。值得庆幸的是,截至2020年2月,国家药监局受理的6项干细胞研究新药申请中,有3项有中国企业参与。
国内企业能在国内市场分到干细胞的一杯羹就很不错了,不要指望国外。
实际上,国际巨头已经进来抢占市场。在中国境内展开试验的申请人中,已经看到了世界药企巨头的身影,包括拜耳、新基、葛兰素史克、辉瑞等。
总的来看,中国干细胞产业上游企业,受益于市场规模的增长,挣“牌照”钱和幸苦钱。中游属于红海很弱,受到激烈国际竞争,国内极个别优秀公司值得关注,下游器械方面,可能会涌现除个别出色的企业。
如果有人想投资干细胞公司,中国只有两三家领先机构标的可以投。像刚才提的中源协和等。
投资看亮点:一是占据存储最大市场的,二是临床方面具有优势的。
在接下来的节目里,牛熊交易所会揭晓答案,告诉大家,什么样的高科技技术才能商业化,到底什么样的高科技企业可以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