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股市分析]扛不住了! 最稳健的投资 亏惨了!
在中国,一说到投资上的信仰,大家都会想到“楼市信仰”和“茅台信仰”。
其实还有个信仰远比这两个更为坚实,那就是“银行信仰”。
大家对银行的信赖程度非常坚实,把钱放在银行就觉得妥了,放其它金融机构,哪怕背景再牛逼,也得反复比较,确认是不是妖艳
这样的信仰,是靠银行这么多年,始终提供刚性兑付给培养出来的。
但现在,郎有情妾无意,大江东去浪淘尽,刚性兑付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前几天,又有一大批银行宣布,自家的保本理财,已全部清零。
换句话说,今后咱们把钱放银行,除存款之外的所有方式,都可能发生亏损。
去刚兑的浪潮下,银行理财的雷声不绝于耳。
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一共有391只理财产品净值跌破面值1元。
其中,346只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占比为88.7%,亏损幅度大多在5%以内,主要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等固定收益证券。
6月9日,招行App信息显示,其平台上发售的“代销季季开1号”近1月年化为-4.42%。
单从亏损额度说,并不是很多,只有4%左右。
真正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的是,亏损的这款产品是无数人心中,坚不可摧、保本保息的神话——银行固收类理财。
信仰崩塌,认知破灭。
有的人觉得,嘿!小柒你太小题大做了,亏损就亏损呗,我平时买股票、基金也同样亏。
但两者预期显然不一样。
刚兑侵犯了谁的利益,为啥要取消?
过去买理财产品时,银行会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当产品到期后,如果收益达不到目标或出现亏损,银行就自掏腰包把钱垫付给投资者。
而到了2018年,“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正式落地实施,刚性兑付被逐渐打破。
从下图可以看出,自2019年初至今,刚兑理财产品的总量,一降再降。
有人问,国家打破刚兑,就相当于让投资人少了一层保护套?国家是不是坑我们呀?!
其实不是的,如果银行长期垫付,累积坏账,一旦哪天撑不下去,最终倒霉的还是投资人。
国家逐步打破刚兑,也是为了从源头防止崩盘。
要知道,我们买银行理财,银行自己不是下蛋母鸡,它也要拿出去投资的。
资金来源是老百姓,最终的流向多是房地产信托、地方政府债、企业债等等。
随着经济下行,这些资产本身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以房地产信托为例,目前房地产规模近480万亿,而2019年全国GDP总量才将近100万亿,你说房地产没有一丁点泡沫?打死我都不信。
在房地产调控趋严的背景下,开发商利润下降,能不能还钱都两说,怎么来保证刚兑?
地方政府债券同样如此,随着国家减税,地方政府收入减少,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减值。
本来都是裤腰带扎脖子上,苦哈哈的过日子,还怎么让银行保证刚兑!
同时,近两年GDP增速下滑,从7%下降到6%。
当时企业发债时,预期收益都是按当时7%算的,现在经济踩了刹车,企业债也面临违约风险。
大势不可逆,往事不可追,对咱们投资者来说,必须要提前适应去刚兑的节奏。
同时要紧的,是寻找合适的替代品。
对于风格非常保守,一丁点亏损就肝疼的投资者,小柒建议你可以瞅瞅“银行智能存款”,目前收益在3.5%左右。
讲过多次啦,50万以内保本保息,有国务院发布的《存款保险条例》保护,稳稳的幸福。
想要收益再高一丢丢,可以瞅瞅债券基金,简单可以分为长债基金和短债基金。
给大家分享个小技巧,一般来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于3.5%,长期纯债基金的收益更好。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3%-3.5%之间,短债基金的收益更好。
目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148%,大家可以重点配置一些短债基金。
当然啦,债券基金短期内,也存在亏损的风险,好在持有6个月以上,基本都是稳赚。
咱们做投资,重要的是能沉得住气,向中年男人学习,哪能天天有激情,平淡的才是人生。